理性回归还是经历寒冬
问:有数据显示,在上一轮经济上升期,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RB)翻番用了7年,从2001年11月最低的181点涨到2008年7月初最高的614点。最近CRB仅仅用两年半时间就翻了一番,从2008年12月最低的322点涨到2011年4月最高的691点。但现在有一观点认为大宗商品会经历寒冬。对此,您怎么看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来走势?
潘慧峰:最近一次翻番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原因在于金融危机期间大宗商品跌幅较深。比如,石油价格从最高150美元跌到73美元左右,这一轮的快速上涨部分是复苏带来的需求增加引致的,更重要的是流动性过剩情况下资金的逐利行为所导致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宗商品是否经历寒冬取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但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较强,硬着陆的风险不大,中短期内,由于中国经济复苏的乏力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会呈现疲软或者震荡下行的态势。
张连城:上一轮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翻番用了7年时间,是因为当时的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期,但扩张期的时间比较长(2000~2007年),在这一期间,物价水平的上升,包括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是伴随扩张期的发展而逐步上升的,只是在扩张期的后一阶段即繁荣阶段,物价水平的上升才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最近的CRB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实现翻番是不正常的,这与各国普遍大幅度刺激经济计划的政策有关。
世界经济在2009年完成了筑底,2010年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伴随经济面的好转,大宗商品在未来6—7年中都将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这种总体上升的趋势是在波动中完成的。因此“寒冬”之说不能成立。
翟东升:在构成CRB指数的各类商品中,石油、铜、银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黄金等品种是2009年以来大牛市的主力。其背后的根本推动力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大量剩余流动性溢出到体系外围国家,上述品种的金融投机属性超过了它们原本的商品属性。
未来一两年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走势,我认为CRB指数较大可能会在600点和700点之间宽幅震荡,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探底550。但是期望它进入持续深跌的“寒冬”则恐怕不太可能,主要是因为全球流动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太容易迅速消退。反过来,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大幅快速上涨的概率也不是很大,主要是因为美元有可能从今年秋季开始进入一轮中长期反转。当然,具体到不同的商品,价格走势可能会出现较大分化。黄金很有可能沿过去数年的上升通道继续上行,而其它一些商品价格则逐步回归供求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