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工具频繁 价格工具不用
“目前央行在控通胀、大企业、地方融资平台、中小企业之间作权衡,最后中小企业被控通胀误伤。高层应该去企业实地走一走。”
“央行之所以频繁提准而不加息有三点担心:担心过度打击房地产,伤及经济;担心加大大企业的资金持有成本;担心引来热钱。但以上理由都是借口。”
“为什么频繁提准,而不果断加息?”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再次提准的决定,市场质疑声不绝于耳。
《国际金融报》记者昨日从各方业内人士口中采集到的观点是:目前央行在控通胀、大企业、地方融资平台、中小企业之间作权衡,最后中小企业被控通胀误伤。“货币政策到了该反思的时候,高层应该去企业实地走一走”。
货币政策走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CPI涨幅达到5.5%,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似乎是为了昭示抑制通胀的决心,当日下午央行就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如果非要上调存准率,在5月CPI数据公布之前就应该宣布,作为宏观政策制定者,他们肯定能够提前获知数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袁钢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直言。
他进一步质疑,通胀虽然说是一种货币现象,但目前高企的物价并不能仅靠收缩流动性来抑制。“难道5月粮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因为货币超发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的说法,5月食品价格的上涨缘于灾害性天气;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缘于美国过度宽松货币政策;至于居住价格的上涨,袁钢明认为,则完全应该归咎为政府调控房价不力。
袁钢明告诉记者,市场分析央行之所以一月一调存准率、坚持不加息的原因有三个:首先加息会直接打击房地产,央行担心过度打击会伤及中国经济增长;其次,现在银行贷款都握在大企业和房产商手中,加息将加大这些企业的资金持有成本;最后,央行担心加息会引来热钱。
“但以上理由都是借口,如果继续按照这种思路来控制通胀,中国经济最终将被房地产绑架。”袁钢明说。
在他看来,虽然加息不能根治通胀,但至少可以减弱房价推动通胀的严重性。对于如何抑制通胀,袁钢明建议,除了货币政策还要辅之以行政手段和财政手段,打击市场投机气氛,对于供给不足的产品诸如食品等进行补贴保障供给。
“政府还是没有找到通胀的病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央行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反思了,货币政策执行起来虽然容易,但并没有达到管理层的预期效果。
中小企扛不住
“虽然紧缩货币政策目标直指通胀,但中小企业却被无辜波及。”谈及此,周德文有些无奈。
数据显示,本次存准率上调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5%的高位,将冻结市场资金3800亿元。银行信贷规模不断缩减,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表示,存准率再次上调,在不断创造历史纪录的同时,也意味着物价失控的风险依旧存在,只是对于如何确保中小企业、农业等领域的信贷资金,似乎没有区别对待。
5月,浙江温州三家“知名”中小民企接连倒闭,曾一度引发中小企业倒闭潮来临的恐慌。在周德文看来,这一现象并没有像某些媒体说的已经得到缓解,反而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正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向破产边缘。他甚至断言,下半年苏浙一带中小企业将迎来一轮倒闭潮,“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现在企业就是想以高利息贷款都不容易了,银行根本就没有钱了。”周德文估计,目前中国的微小企业有80%根本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而贷款都流向了大企业。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谢泓日前表示,提准的效果在于社会资金总规模池子再次减小,但是社会总需求并没有减少,企业对于融资的需求非常强烈。目前,广东省很多担保公司的额度都已经用完了,说明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很大。
“5月下旬包括中国银监会在内的监管机构曾赴苏浙一带调研,中小企业对此都充满期待。”周德文透露。此后《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迅速出台,但在谢泓看来,实际上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还是很高的,从手续费到担保费等全部办下来估计要达到13%-15%,如果从民间借贷则达到40%-60%。
周德文建议,银监部门可在货币上、信贷上进行结构性调整,保证新增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同时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中小企业得到的融资全部用于发展实体经济,而不是用于资本市场投资。“但这些可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中国金融体制不改革,中小企业融资难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结”。(本报记者 马继鹏)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