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研究的是钱往哪去,研究未来哪个领域的产出效益高;钱去哪儿了,说的是过去时,讲的是市场已发生的事儿,基本没人去费思量。但现如今楼市调控、股市疲弱,很多人在问,钱去哪了?
6月14日,在万众猜测何时加息时,央行再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货币调控仍侧重数量手段,将外汇占款增加的钱,收进存款准备金这个“池子”。在CPI创出5.5%今年新高,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不到4%的现实下,央行坚持提准而不加息的另一个效应一定是,百姓的储蓄将再次被迫分流。
6月14日,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经济数据,我们不妨借统计数据来观测资金流向。
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增速比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90255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比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8737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中,个人按揭贷款下降8%。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3.20。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97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产业投资虽并未如想像般的低迷,但也未达到大规模吸引资金的条件;房地产投资趋于理智,媒体报道许多地区二手房交易冷清,投机资金从楼市撤离;居民日常消费依然低迷。除此之外,2700点位置的股市没有大规模吸引资金进入的迹象;银行存款持续搬家,债券市场在红火了半年后,也归于沉寂。
那么钱去了哪里?最近比较红火的是银行理财与收藏品市场。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全行业理财产品的募集规模达到了5.6万亿元,而去年全年总募集规模也不过7万亿左右。在最近举办的多场拍卖会上,收藏品价格屡创新高。此外,黄金首饰等消费品热潮不减。
相对于规模巨大的社会资金总量,收藏品毕竟是小众投资市场,难以吐纳大规模资金进出;百姓把储蓄资金转投银行理财,主要目标是投资货币、债券等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看重其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水平,以及相对股票基金的低波动性。
从近期发布的数据看,经济增长比想像中的好,G D P走势平稳,而C PI仍在高位,货币政策暂难放松,政策吃紧的情况下,股票投资仍有风险。储蓄向理财产品搬家的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知道钱去了哪,还得研究未来哪些领域回报率高。
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通过多年的观察得到的结论是,买债券等稳定收益品种的投资人,10年中有9年会跑输股票市场投资者。毕竟买股票更接近于买企业,可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而买债券收益封顶,还要被许多中间商盘剥。从今年的市场看,买债券或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胜于炒股。在通货膨胀压力未消,银根紧缩情况下,将部分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是比较好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投资者仍应密切关注G D P与C PI的变化情况,研究公司与行业变动周期,记住彼得林奇的忠告,为未来转战股市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