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其中第一条要求就是,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控制货币总量和改善结构的关系、抑制通货膨胀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
那么高通胀会持续多久?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还有多大?多位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从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1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小型记者见面会上颇具技巧的回答完全可以捕捉到一些未来的政策方向,比如继续加息、汇率更加灵活和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继续上调。对大家最关心的稳健货币政策与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周小川表示,目前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克服CPI偏高的问题,未来调控要尊重市场供求关系,保持灵活性。立足于消除通货膨胀走高的货币因素,货币政策已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即货币政策要适当收紧,这个趋势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4月17日傍晚,距年内二次加息仅相隔十天,央行宣布,从4月21日起,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这已是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充分显示,通胀压力犹存,稳健政策不改初衷。
稳健货币政策已见成效
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CPI同比上涨5.0%。业内人士认为,这已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在国际流动性十分充裕的条件下,几乎所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物价都处在一种通胀的状态。3月份虽然CPI同比上涨5.4%,但是巴西CPI大概是6.3%,俄罗斯是9.5%,印度可能会在9%左右,这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都低于我国,但物价涨幅都比我国要高。对于经济是否在朝着滞胀方向运行的担心,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虽然当前中国的经济没有出现滞胀,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未雨绸缪。
尽管3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个月扩大了0.5个百分点,但是从构成来看,已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3月物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翘尾影响就比较大,当月的影响是3.2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0%。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作为衡量货币供应的重要指标——核心CPI上涨情况良好,说明前期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西方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大都是以“核心CPI”通胀为决策依据,并采取前瞻性的决策规则。央行盯住核心通胀的原因,是因为CPI中的非核心部分,即食品和能源的波动性很强,主要受供应冲击或国际市场的影响,不是国内利率政策所能调节的。而利率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国内需求来调节价格压力,其效果主要反映在核心通胀里。当出现了非核心通胀上涨时,央行加息并不能缓解通胀压力,反而有可能对核心通胀部分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周小川指出,利率政策总体要应对通胀,在通胀走高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在朝着这个方向移动,那么它是不是减轻了通胀上升的幅度?而且货币政策时间的滞后期比较长,过一段时间还产生后续的影响,把通胀控制在政府的目标之内,这东西不能用当前的数字来说有没有用。目前国内的通胀主要还是国内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问题。
适当收紧政策还将持续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的CPI依然偏高,而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在。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员陆志明博士表示,一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普遍上涨,从而引发全球性的通胀压力。二是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导致总需求过快增长。三是流动性宽松局面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缓解。4万亿元国际金融危机刺激计划与后续天量的信贷投放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回笼,目前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包括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更多是在增量上收缩,对于现有的过剩流动性存量影响较小。四是人口拐点临近带来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
当然,国家正在多管齐下治理通胀。从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其中,货币政策已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以消除导致物价走高的货币因素,而适当收紧的货币政策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至于未来利率、汇率和准备金率走势,周小川在上述记者见面会上强调,任何货币政策都有利有弊,利率政策也不例外。当前,国际上流动性非常充裕,在这种情况下利率政策用得太多或太猛,可能加大“热钱”、资本流入。中国是非常大的经济体,资金流入大到一定程度就有负作用。同时,周小川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绝对的指标,取决于多个条件,国际经验方面也没有一个标准尺度。汇率方面,将根据渐进性、自主性、可控性原则,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增加人民币的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操作工具或将更加灵活
鉴于目前通胀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和最为紧迫的任务。因此,陆志明认为,未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
考虑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还指出:“要充分估计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避免政策叠加对下一阶段实体经济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我们总体判断是未来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将减轻、利率和准备金率上调的频率会放缓、工具更灵活,央票使用会较为频繁,汇率弹性会加大。”陆志明说:“关于货币政策工具,国务院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工具,把社会融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消除通胀的货币因素,同时满足实体经济需求。这个提法将汇率列为抵制通胀手段的范围,预示未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将更加灵活。”
预计未来仍以数量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中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和频率可能不减,但准备金率使用频率会明显下降。利率政策方面,年中前后物价涨幅可能再次面临高点,将是下一次加息的敏感时期。汇率方面,虽然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会减轻,同时汇率弹性将加大。
值得关注的是,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加强流动性管理,上周国家外汇局在2010年压缩境内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总规模的基础上,再次适当调减2011年度指标总规模。在“热钱”流入压力持续的背景下,除了调低银行短期外债余额规模外,外汇局还压缩了银行结售汇收付实现制负头寸下限,压缩跨境资金非法流动的空间,遏制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和结汇。这些将有利于央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李倩)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