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余晓洁杨玉华)“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有人在等待在期待,这是一种温暖而有动力的感觉。法院工作亿万人民瞩目,希望案件得到公正的结果。我觉得,人民的支持永远是法院工作的基础。” 11日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宋鱼水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
一个故事:化解矛盾需要亲和力
“去年我遇到了一个当事人。这位大哥文化、法律知识几乎没有,方言很重。我费了很大功夫才大致了解案情:他承包了一个村民的土地,土地是村委会承包给村民的,明确约定不得转包。这位大哥面临被解除合同的危险。”
“没有地就面临着失业,他着急地到处告状,到处信访。我帮他找一个公益诉讼的律师,但是律师跟他谈了一整天也没有办法代理。后来我找了镇长、村委会主任。他们都来了,在法庭上,镇长说了两句话,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镇长说,‘我叫你大哥行不行?你老伴我叫大嫂行不行’,两句平常的话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最后几万块钱把问题化解了。”
“几天后他又来找我帮忙孩子上学。这的确超出法律之外。我也是农民的孩子,深知一个道理,对农民家庭来讲,孩子有希望,就是家庭有希望。最后经过多方、尤其是孩子自己的努力,有学上了。现在这位大哥不仅信任法官,而且每天阳光灿烂。”
住房、就业、教育……民生点就是工作重点
“在民生问题上,法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困难群体可以申请缓免交诉讼费用;免费申请律师代理。”宋鱼水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