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虽然现阶段央企的利润增长得非常快,但这个利润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
戴爽:当然是有可持续性的。央企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否认央企利润的可持续性,那么就是等同于认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但是,从整体上看,央企利润的增速肯定是逐步趋缓的。不过,对于不同的行业及不同类型的央企,如果不断调整企业经营的要素,可能还会出现很大的利润增长空间。
许安:我觉得可持续性很差,而且短期效应明显。这表明现阶段的企业并不是真的做大做强了,只是面子上做到了。企业真正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可持续性”。但是现在很多央企不具备这种能力,是国家赋予的可持续的能力。如果将来真正走向市场,真的有生存能力吗?我持怀疑态度。
王志钢:不管是央企还是其他企业,企业的利润跟它的外围环境,以及它本身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政策变化、环境变化等等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企业利润的增长率而言,企业开始是张白纸,它的增长率肯定会非常快。随着它进一步的增长,这个增长率将会逐步变小。除非有重大的变革,才会突然间有一个巨大的增长。中央企业也是如此,当这个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增速会放缓,这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
国务院国资委这几年为了保持这个增长的势头,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比如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董事会建设、推进企业的重组来提高企业效率和自身的管理水平,这些都对企业保持增长的势头起到一些作用。不能强行要求每个企业每年增长率都是这样,这样才是尊重市场经济、尊重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
从利润看央企竞争力
《国企》:2010年央企在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中,资源型、市场竞争型、科研院这三类央企所上缴的总额各自占多少比例?是否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文宗瑜:从我这里的数据来看,由资源型央企(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所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占整个央企所上缴的约65%,占了一个大头;科研院(科研院又往往依附着资源型的央企)约占8%,而市场竞争型的央企(央企规模排名靠后60家左右的央企)所上缴收益少的可怜。
简单的原因在于央企的比较优势,还是主要来自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对资源的垄断、占有的依赖。因为自然资源的价格在不断上涨,即包括土地资源,还有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生产资料资源。第二,对行政力量支持的依赖,比较好的、大的政府力量所需要的项目,基本上全部放在了央企,比如铁路、电信基本上都是央企。虽然目前央企赚钱多,但基本上是两个依赖。
《国企》:对于文主任的说法,即央企的优势来自于两个依赖,一个是资源依赖,一个是行政依赖,你们觉得这种依赖是否存在?
王志钢:这个说法并不是特别科学,因为该比例是一个横向总额的比较,而不是同类型纵向的比较。比如上述所提到的市场竞争型央企,应该去和其他市场竞争型的非央企去比较,才更加合理。
国有经济的调整方向是根据十六大的要求,即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去调。其中,主要就是基础资源型的企业。这个很正常,谈不上依赖不依赖,既然往这方面调,这方面就多一点。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肯定要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宏观来看,国有经济是不可不考虑的重要力量,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大的方向。国有企业在这个大方向里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很正常的,这些还谈不上行政依赖的问题。
所以,现在大家看到的好像是大部分资源被国有经济占有了,但如果这块资源不被国有经济占有,那么就不可能出现这么好的经济环境,可能弱小的国内企业的发展就更困难了,同时可能外资企业在里面会占很大的便宜。
戴爽: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是有的。但不仅仅是央企,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或多或少的依赖于这些。比如前段时间国家政策扶持新能源、节能减排等等新兴产业,那么主营业务属于这些政策扶持的企业就会在税收政策等一系列产业政策上得到扶持。另一方面国家要求淘汰一部分高耗能的产业和企业,就是相当于把这些行业中的其他竞争对手消灭掉了。
但是这些“依赖”肯定不是绝对的。现在央企或者说国企是存在一定的依赖,但是不可能长期依赖下去,因为如果长期依赖下去肯定会逐渐被淘汰。
随着整个国有资产体系的逐渐透明化,随着资讯的不断发达,公众对国家经营者的管理要求更加迫切,以后的管理趋势肯定是越来越透明。其实,现在的央企相对于民营企业的优势也在明显减弱。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