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志在必得,中国电影票房过百亿的目标终成事实。
2010年年末,电影圈内人称“三爷”的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还在某新闻发布会上诉说着“今年(2010年)12月31日前一定会完成电影票房过百亿”的愿景。
两周后,国家广电总局发布“2010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统计”:2010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1017167万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573352万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443815万元。”
从2003年中国电影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开始,短短8年的时间,中国电影票房实现了从8亿元到百亿元的迈进。已经跻身全球电影市场前十的中国电影业,近3年来涨势明显:2008年43亿元、2009年62.06亿元、2010年101.7亿元,其中,2010年的涨幅高达63.8%。
然而还没来得及为百亿票房的成绩喝彩欢呼,2011年初,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召开的通气会上,电影局局长童刚表示,“百亿票房,值得欣慰,但不值得炫耀。中国电影市场还存在着优秀作品数量偏少、电影市场秩序亟待规范等问题”。
针对百亿票房,业内也多有争论。首当其冲的,是“泡沫说”:增长迅速的中国电影产业到底有没有泡沫?电影产业是真正兴盛了起来,还是表面繁荣,虚火上升?
乐观者认为,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硬件”的提升,中国电影市场未来的空间会更大。长期以来,“有影片无银幕”的现象一直困扰着中国电影业。而这一现象似乎在2010年得到改善,据统计,2010年全国新银幕以平均每天4.2块的速度在增长,全年增幅超过1500块,总量超过6200块。然而,飞速增长的银幕是否预示着中国电影市场需求巨大?
电影产业的春天来了吗?
嘉宾 张昭
光线影业总裁
魏永刚
亚环传媒总裁
董朝晖
欢乐传媒总裁
王利锋
幸星数字娱乐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
梁振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副教授、电影编剧
中国电影业还只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
梁振华: 2010年电影票房过百亿,有一定的偶然性。年末的三部大片扎堆,尤其是连续出现了两部破国内票房纪录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和《让子弹飞》,而更大的偶然是出现了《阿凡达》这样的经典大片(上述三部影片的票房总收入为25.31亿元)。所以说,今年票房出现超过60%的增长不是一个必然的现象,2011年不太可能会达到这样的高度。
董朝晖:我们电影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流程。据我了解,美国的电影票房只占电影产业收入的三分之一,票房之后是DVD,然后收费电视,然后是HBO,再到互联网,有一个完整产业链可以在普通环节里面收钱的。而我们现在90%的收入来自于院线,在整个产业链里面,我们流失了很多的收费环节。
魏永刚:中国电影真正地从产业化的概念来运营,实际上也就五六年的时间,基本上现在还是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但国际电影市场已经完全是一个成人了。现在整个社会是用一个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是不妥的。从电影产业本身来讲,有些东西是不能逾越的。中国电影票房过百亿后,什么时候我们有了100个过亿元票房的导演,可能才真正进入黄金期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