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应冷静客观看待中国经济世界位次变化
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时间:2011/2/15 9:49:24   
>> 相关新闻链接
·1月份石市菜价涨多降少 ·去年全省民营经济增长14.1%
·河北钢铁融资50亿调债务结构 ·国税总局要求关注二手房转让个税申报
·省会商家展开“浪漫攻势” ·优惠取消加息频繁 购房人负担大增
·购房者观望租房价上涨 ·机场再增运力保出行
·农业保险撑起护农惠农保护伞 ·全力保障抗旱用电
    日本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万亿美元。而我国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全年GDP数据为5.879万亿美元,两相比较,日本全年GDP比中国低了7%左右。这意味着日本自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以后,这一保持了42年之久的座次首次让位中国,中国由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GDP大国。

  其实,出现这一结果毫无悬念。早在去年初,各国经济学家就已预计到,2010年中国必将取代日本,成为按美元汇率计算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如果按购买力平价(一国货币在本国所表现出的实际购买力)来计算,中国早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十多年前,按当时的汇率计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3年前,中国又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但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相比较,日本经济的滞涨已经有了长达20年的历史。

  对于中国来说,GDP跃居全球第二,无疑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好事,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中国长期奉行的是以推进GDP为目标的方针,这对于经济的快速积累是有效果的。在从2008年底开始的抗击金融危机的战役中,中国正是以4万亿投资保住了GDP的高速增长,也先于世界其他经济体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但是,这种单纯以GDP为指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低效型的模式,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这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已经超出了中国的资源、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是不健康的,因此也是不可持续的。

  目前,中国的人均年产出不到4000美元,仅为日本的1/10,与“全球老大”美国更是无法比较。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中国的人均年收入在全球排第124位,而美国和日本在这个排名中则位居第17位和32位。很显然,诸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虽然其GDP总量的支撑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人均占有财富丰厚是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北欧一些国家由于国土狭小,在GDP总量上无法与一些大国竞争,但在人均收入上却能够名列前茅,甚至超越美日,照样可以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而中国尽管在GDP总量上已跃居全球第二,却仍然只能厕身于发展中国家之列。

  无法回避的事实还有,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亟待改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人均年收入目前仍然只有1600美元,与GDP的全球第二地位很不相称;城乡差别和地区差距仍然非常大,而由于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贫富之间的差距甚至正在进一步拉大。

  一个国家创造的财富只有能够让国民分享到,这样的财富才是真实的。但是,由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未能让国民真切地感受到GDP增长给自己带来的收益,特别是在国库积累快速增长的同时,国民以及中小企业仍然承受着较高的税赋压力。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要通过对分配制度的改革,让更多的财富流向更多的普通劳动者,就目前来说,国家有必要通过减轻税负来增加国民收入。我国去年税收高达7.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远超同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雄厚的财力已经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提供了基础,也为国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果实提供了基础。(特约评论员:周俊生媒体从业者)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