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供销”系列报道之3
本报讯 (记者 王 巍)“黄为土色,正是合作社的本色。近年来,市供销社通过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使黄土地上这一新兴的农民合作组织,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市供销社党组书记毕凤鸣在接受采访时说。
推动
专业合作社发展
最近,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投资500多万元建设的新厂正式投入运营。一架架土黄色的木制纺车,一台台旧式的织布机,今天在赞皇县口头村村民中又被派上了用场,成了当地农户致富的新途径。
据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供销社积极发挥农合联的组织、引导、领办作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做强做优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系统已领办各类专业社476家,各类行业协会143家,入社农户达到6.48万户,辐射带动22.7万户,助农增收1.8亿元。
引领
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在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市供销社始终把发展的方向定位在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上。”市供销社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他们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通过“基地+专业社+农户”的基地带动型、“市场+专业社+农户” 的市场带动型、“龙头+专业社+农户” 的龙头带动型、“能人+专业社+农户”的能人带动型四种模式带动全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另外,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快、数量多、建设不够规范等问题,市农合联专门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规范标准》,指导全市的农民专业社,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完善提高。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示范专业社100家。
打造
社会化服务骨干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市供销社始终坚持开放办社原则,搭建平台,努力推动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他们积极为农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活动,由市农合联出资聘请专家、学者,分别在灵寿、井陉、元氏、深泽等地举办茶叶生产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药材种植、石榴栽培、葡萄种植管理、苗木管理等专题培训班,培训农民专业社骨干成员、技术能手、生产大户达到6500人次以上,培训农民达到16000人次以上。
开展市场信息服务。2009年初,市场风云突变,成本25元每箱的雪梨只能卖到17元左右,成本23元的鸭梨卖到将近16元。赵县、晋州和辛集的很多农民都是靠梨树过日子,此时梨农不仅挣不上钱,连保本都是问题。对此,市供销社和农合联发挥信息网络优势,组织梨果专业社找市场、搞服务,指导梨农错过市场低迷期,不少梨农从中受益。截至目前,市供销合作信息网和正定、赵县、无极等9个县级社、企业网站,今年已为农民发布市场信息达6000条,收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