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市供销社根植三农、服务三农,积极实施项目和网络“双轮驱动”战略,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引擎,以改善农村商业服务设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为抓手,使供销社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供销社又从人们淡忘的记忆里逐渐恢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多彩缤纷的供销社。本报从今天开始以“七彩供销”为题进行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讯 (记者 王 巍)红色,代表着吉祥如意。近年来,市供销社大力构建自身日用品流通网络,在市内、城乡接合部、乡镇和农村建造了一大批方便居民的现代化商场和超市。这些商业网点如同一个个红色珠宝镶嵌在市供销社流通网络上,为广大居民带来了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
居民的“好邻居”
在素净的纯白底色上,“红满楼”三个红色大字分外醒目;招牌下方,一行绿色字体道出了超市的经营理念:近邻胜远亲,便宜又放心。超市30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整洁而明亮,一排排白色货架上摆满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各种日用品、食品、服装等货物……这里,就是红满楼超市方村店。
“红满楼”是由城区供销社于2007年创建的以商品配送、连锁超市为一体的商业服务网络。记者日前在位于方村的红满楼综合物流中心看到,该处数百平方米的仓库内,上万种商品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如今,红满楼已经成为城乡接合部居民生活中离不了的‘好邻居’。”城区供销社主任李增贤告诉记者,红满楼超市重点发展社区型超市,追求便民、利民、惠民,为广大城乡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和便捷的服务。目前“红满楼”连锁店已达150家。
助推农村消费升级
近年来,市供销社“新网工程”建设在全市建造了一大批方便居民的,以红底白字、红底黑字、红底黄字为品牌基色的现代化商场和超市。如今,流通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已成为市供销社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引擎;而“新网工程”则正逐步成为通过消费引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中山日化”红底黄字,是市供销社河北中山日化公司建设新农村现代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的重要品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山日化一级配送中心为龙头,以县、乡镇二级配送中心为骨干,以行政村网络销售终端为基础的配送格局。
据了解,目前,全市像“宏源超市”这样由基层社改造的新建超市已达到95家,各级供销社系统共投入资金21338万元,新增营业面积34430平方米。一批现代化商业网点的投入运营,让各地农民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
“红色”品牌红遍全市
近年来,市供销社不断用现代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巩固传统经营网络,对终端网点进行超市化改造。同时,积极实施“名牌亮社”战略,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品牌门店和名牌产品。“其间,我们对农村超市和便民店的建设实行了‘六个统一’,即统一店牌标识、统一配送方式、统一货架陈列、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服务承诺、统一明码标价。除了农村必需的日用消费品、农资产品,农家连锁店还可通过网络预约定货,村民所需的商品不用出门,就可收到。”这位负责人说。
市供销社还力图通过农村网点引导农民实现科学、安全、健康消费,使连锁店、专卖店及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逐步成为农村市场的主导,为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打下牢固的基础。截至目前,全供销社系统已建设连锁超市4343家,以“红色”为商标基色的供销社品牌遍布全市各个乡村和城镇。
昔日是“院也破、房也破,哪破哪是供销社”,而今天“店也好、物也好,哪好哪是新供销”!正是新网工程上这一颗颗“红”色明珠,让供销社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实现了质的提升。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