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 曹红辉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陆前进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王皓宇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 刘东亮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推高了全球流动性。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受资本冲击,普遍面临被动的汇率升值。另一方面,全球流动性泛滥拉升大宗商品价格,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输入型通胀,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主动让本币升值,对抗输入型通胀。作为新兴市场中的重要一员,中国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人民币升值仍存在压力
上海证券报:进入201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走高,并创下历史新高。您觉得支撑人民币走强的因素有哪些?多家国内外机构预计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左右,您如何预期?去年6月份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在宽幅波动中升值的态势,今年人民币汇率弹性能否有望得到进一步增强?
陆前进:我认为最近支撑人民币汇率走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12月贸易收支顺差130.8亿元,外汇占款增加4033亿元,热钱流入也会增加,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二是美元走软,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尽管美国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有所改善,但是美国12月新屋开工数据跌至2009年10月以来低位,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美元指数最近不断下滑,连续跌破80、79。从欧洲方面来看,由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债券发行顺利,同时中国和日本购买欧元债券,也支撑了欧元走强,欧元升值,美元相对走软。三是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在胡锦涛主席访美前夕,美国继续施压人民币汇率,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敦促中国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较强。
王皓宇:汇率本质上是生产效率的价格,人民币之所以有强烈的升值预期,核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生产效率在过去几十年有非常大的进步,这种进步最终体现在贸易顺差上,体现在外汇储备上,进而引发了强烈的升值预期。短期来看,升值可缓解通胀压力,对稳定当前的物价将有明显的帮助。更进一步来看,十二五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启动内需,需要中国经济降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政府对顺差的追求有所降低,升值是促进结构转型的一个数量工具。
曹红辉:从经济层面看,支持人民币的因素日益增多。但当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恐怕还是美联储不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去年底,美国客人来访时甚至指出,只要人民币没有升值到位,这一政策就有可能持续下去,虽然他也说不清升值的合理目标。由此,不难理解为何土耳其央行最近会逆世界加息的潮流而动,下调利率。因为只有在没有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资本才会减少甚至停止流入,通货膨胀压力才会减轻。而判断的关键在于目前通胀究竟是由于国内经济因素造成的,是货币发行过多造成的还是外部因素输入造成的,或者多个因素并存,共同推动的结果。
观察人民币汇率,不能只看其汇率水平的变化,更要关注其形成机制的改进及其相应的影响,以及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条件如何变化等。今年,虽然欧盟区存在不确定因素,但亚洲的复苏还会维持,美国经济复苏也继续好转,出口增长态势仍会持续下去。为维护“十二五”头年经济转型的需要,进口增速将会大于出口,对外投资也可能加速,贸易盈余和外汇资本存量的增速因此可能减少。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