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成思危:A股政策市渐淡 未来十年必将逐步上升
来源:证券时报 更新时间:2011/1/21 11:04:36   
>> 相关新闻链接
·马光远:述说“一票难求”实是呼唤“分配正义” ·专家给“高铁”支招如何更好服务春运
·王晓初:CDMA产业链逐渐成熟 将力推智能手机 ·易纲:“十二五”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宋丽萍剖析创业板“三高”现象 直陈症结在投行 ·吴敬琏:转变发展方式政府改革更关键 忌投资"大跃
·尚福林:准确把握资本市场反腐倡廉新形势新任务 ·厉以宁:中国劳动力廉价时代结束 工资标准应提高
·专家:今年最迫切问题是抑制通胀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推进信贷政策产品化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在去了民建进中央以后,提出了很多的对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建议。为什么您如此关注资本市场?

  成思危:因为民建中央是联系经济界的一个载体。民建中央主要组成中70%是经济界人士包括金融界人士,比如当时著名的萧灼基教授就是民建中央的常委。有一批对金融比较熟悉的人到了民建中央以后,我们也可以集中精力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到民建中央以后,可以不断地提出一些参政议政的建议。1997年我们组织一次风险投资的国际研讨会,会后形成了议案,即《关于进一步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提案》,在1998年第九届政协一次会议上,这个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推动了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其中包括了开设创业板等一系列构思。同时,我们有一批金融界研究中国股市发展深层次问题方面的人员,包括萧灼基教授等,我也组织他们来分析研究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

  记者:1998年“一号提案”提出了设立创业板,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来?

  成思危:因为风险投资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退出机制,退出机制有两个:一个是并购,一个是上市。所以没有股市,风险投资的退出是不完整的,当然我们提出的提案不是要马上开设,当时提出的是“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要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解套风险投资;第二步,修改《合伙企业法》,建立投资基金,更广泛地吸收资金;第三步,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当时,我们估计少则5年、多则10年时间,实际上花了11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件事情。这期间,没有想到会有网络股的破灭和最近的金融危机。不过,当时我们分析的整个战略设想就是分“三步走”,并不是一定要马上就推出。

  政策市色彩渐淡

  我的座右铭是——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所以我就会有责任去提醒投资者,至于他们听不听那是另一回事。我觉得我发表的看法都是有我的根据,都是通过我的研究来观察和分析的。至于观点是否正确,最终要历史来证实。

  记者:您提到政策市,为什么您对政策市印象深刻?

  成思危:中国股市前10年里,经历了大大小小20次政策事件,包括《人民日报》社论等,一出来就对股市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中国股市受政策影响太大。坦率讲,国外的股市也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但是中国股市受影响程度要比国外大得多,这使中国证券市场多次出现暴涨暴跌的情况。

  记者:为什么中国股市会有政策市?

  成思危:这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中国证券市场在前10年,政府主导的作用相当大,这与国外不同,国外政府对股市的主导作用相对要小一些;二是投资者的心里总是期望政府主导下的政策能够让他们赚钱,造成放大效应,使得政策的影响更加显著。这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是不利的。

  记者:有人说,在中国市场不太完善的情况下,政策市也有它的好处?

  成思危:实际上,任何国家的股市都会受政策影响,中国市场受影响太大,太大就不好。国外主要是靠采取措施,如调节利率、准备金率等来影响股市。但是在政策市比较强的情况下,它会呈现出两个效果,一是过度反应,二是人们对政策的期待导致政策有时影响无效,如征收印花税等。如果政策不能改变人们行为准则的时候,那么政策效果就有问题。

  记者:您感觉现在政策市有没有减弱的趋势?

  成思危:现在减弱多了。现在减弱了两点:一方面是政府比较成熟了,采取措施不是采取官员的言论,而是采取货币政策等手段;另一方面,投资者也比较成熟了。但是,现在政府还处于强势,政策市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政府还是应该把市场建设好,保持“公开、公平、公正”,保护好弱势群体。我不赞成政府对股市的涨跌做过多的人为干预,否则,会对真实的市场情况造成扭曲,而投资者就容易上当。

  记者:对于2007年“股市泡沫论”问题,市场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您把股市打下来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您不怕吗?

  成思危:我的座右铭是——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所以我就会有责任去提醒投资者,至于他们听不听那是另一回事。我觉得我发表的看法都是有我的根据,都是通过我的研究来观察和分析的。当然这个看法也许部分人不同意,那也没有办法,最终要历史来证实。

  记者: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20年里,大大小小有几次救市,后来我们也注意到您当时有一个“救市是一个假命题”的提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法?

  成思危:说实话,救市本身并不适合用政府的手段来救的,打一剂强心针可以刺激一下,但是如果它的趋势是跌的话,市场还是会跌的。打强心针也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股市有它内在的规律,熊牛交替是它的规律,它在熊市的时候总是有一段下降的趋势,然后慢慢才能回升。所以,那时候尽管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救市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救市的结果是造成人们错误的印象,譬如当时股市要跌到1000点的时候,有人甚至提出政府要设立平准基金、收购股票等。实际上,做这些事的时候,真正能够受益的又不是中小投资者,而是那些预先得到信息的人。所以,政府救市实际最后救的并不是真正困难的中小投资者,而是救了那些掌握了信息和大量股票而急于解套的大鳄,所以我认为这是假命题。

  市场急需强化四大元素

  关于监管,我认为:第一,不对股市的升、降、涨、跌负责,而对股市的公开、公平、公正负责;第二,监管应当依法、合理、有效,应从信息披露入手,保证信息披露的全面、真实、及时、可靠;第三,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上。

  记者:10年前您提到了证券市场存在的9大问题,当然现在很多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到目前为止,您觉得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

  成思危:目前来看,我一再强调股市要想建设好需要四大元素:一是上市公司的质量。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搞不好,那么证券市场是搞不好的,因为股市本身是虚拟经济,它总体上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它可以给个人创造财富,但是个人的财富是在别人损失的情况下得到的,所以真正要想创造财富是靠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搞好了,创造了财富,通过股价上涨和分红给投资者带来财富收入,就是共赢。所以上市公司质量不行,股市再怎么涨也是虚的。

  二是宏观经济走势。股市是虚拟经济,它产生于实体经济,又依附于实体经济,所以宏观经济走势对股市影响很大。我为什么对中国股市一直比较有信心?因为中国宏观经济总体来看,它的发展还是比较好的。股市从20年平均水平来看,我们的发展速度比国际上还是要快,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投资者。投资者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很重要,投资者的投资观还不太成熟。第二,跟风造成羊群效应,喜欢打听内幕消息等。

  四是监管。关于监管,我认为:第一,不对股市的升、降、涨、跌负责,而对股市的公开、公平、公正负责;第二,监管应当依法、合理、有效,应从信息披露入手,保证信息披露的全面、真实、及时、可靠;另外,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上。

  记者:目前来看,尽管现在创业板、股指期货、融资融券都推出来了,那么在您的心目中未来的证券市场应该是什么样的架构?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成思危:温家宝总理讲过,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所谓健康就是这个市场里面应该是公平、公正、公开,应该是没有虚假信息,没有内幕交易,没有黑庄,没有恶意操纵。什么是成熟呢?成熟是说它的制度建设应该相当完善。比如股指期货开板时我们比较注重降低风险,所以把保证金率提得很高,但将来随着市场不断成熟,门槛会适当降低。现在,我们还是处于走在健康的路上,当然没有绝对健康,没有绝对成熟,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