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下午,中国证监会通报了两起内幕交易案件与信披违规案件的查处结果。一日通报四案的背后,是监管层双管齐下,打击内幕交易与信披违规行动的升级。
公平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和命脉,而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的毒瘤。内幕交易不仅仅是一种容易引起广大投资者不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触犯刑法的金融犯罪行为;同时,它也往往是一种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这些行为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公平正义,对社会稳定和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如果不把这颗“毒瘤”铲除,不仅破坏市场的公平和效率,践踏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上市公司声誉,加大股市运行风险,必须要依法坚决打击和积极防控。
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源头上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完善相关制度。要加强对资本市场内幕信息的管理,建立完善内幕信息登记管理制度,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停复牌制度;所有涉及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都要符合保密制度要求;尽可能缩小内幕知情人范围。研究论证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原则上应在相关证券停牌后或非交易时间进行。
其次,要加大内幕交易的处罚力度。我国对于内幕交易者,仅仅是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3万元的,处以3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样的处罚,显然是比较轻的。
再次,坚持管理层率先垂范原则。正人要先正己、管理层要做表率。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全体员工,模范遵守有关廉洁从业、规范从业的各项规定,带头遵循证券市场规则,做好信息保密,不透露、泄漏公司未披露的重大信息,紧绷内幕信息管理和内幕交易防控这根弦。
此外,还要加强教育,教育投资者知法守法、严格自律,充分认识防控内幕交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市公司可通过“防控内幕交易”、“廉洁文化建设”等专题讲座及教育,对每一个员工的廉洁从业提出责任要求,加强对公司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树立公司在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事实上,此前监管层采取了多种针对性措施,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如去年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等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国资委、预防腐败局抓紧开展一次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专项检查,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并公开曝光,震慑犯罪分子。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现代化手段的充分运用,犯罪花样的不断翻新,监管工作的艰巨性有效性也要不断提升,内幕交易防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还资本市场清新空气必须铲除内幕交易这颗“毒瘤”!(赤择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