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价格何去何从?
年底,一场久违的“柴油荒”引发社会对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质疑。这场在经济较快复苏、各地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强制拉闸限电拉高柴油需求、以及油价上调预期背景下出现的大面积柴油供应短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运行中的问题:价格调整周期过长,容易引起投机行为等。
针对这一问题,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以更好地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新的机制将更加透明。
相对于2009年国际原油价格由低位向高位迅速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多次调整,201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相应放缓。迄今为止,共三次上调,一次下调。12月22日上调后,国内含消费税在内的成品油价格再度突破历史高位。
在国际原油价格走高的预期下,2011年,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何去何从?
市场普遍预计,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向市场化方向继续迈进。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齐玉芹说,在国内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坚持按价格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显示了坚持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向的决心。预计定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缩短调价周期或是完善的内容之一。2011年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可能更加频繁。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