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主东风汽车到主政武汉,直至执掌工信部,工程师出身的苗圩,在55岁承担起推进中国工业与信息化进程的重任
财经国家周刊报道 从北京到武汉再到北京,从政界到企业再到政界,苗圩的职业生涯在绕了一圈之后,完成了升华。
1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经过表决,决定免去李毅中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职务,任命苗圩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55岁的苗圩,在经历了汽车行业中20多年的历练后,成为掌舵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的第二任部长。
在12月26日的年度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总结发言中,苗圩已经开始部署2011年工作,三年来分管节能减排工作的他,明确提出各地再上煤化工项目“要慎重”,要改变“逢煤必化”的局面,并要求煤炭调入省份不要搞煤化工,另督促各地方工业发展速度指标“要有,但不宜过高”,最根本的目标要指向工业结构调整。
临危受命
与前任部长李毅中的“铁腕”相比,苗圩的行事风格明显不同。外界对于苗圩的印象,是面带温和的笑容,说话不急不徐,却又不失果断自信。
与苗圩相识、共事多年的张小虞,对此深有感触。张小虞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他与苗圩的相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两人都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任职。
苗圩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之后,进入汽车行业工作。1991年,36岁的苗圩被提任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生产司副经理(副局级)。
“1993年,我们一起筹备组建了机械部汽车司。我任司长,苗圩同志任副司长。”张小虞回忆说,“到了1997年,东风汽车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机械部决定派苗圩同志临危上任。这一干就是七八年。”
“当时东风汽车公司的困难程度难以想像,连给员工发工资都很困难。”谈起这家“三大”之一的汽车公司往事,张小虞唏吁不已。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东风汽车公司,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艰难时期。东风汽车公司像多数国有企业一样,由于产品单一、历史包袱沉重等原因,身陷“船大难掉头”的困境之中,无法脱身。而在苗圩上任之时,东风汽车公司已累计亏损5亿元。当时的东风,一度靠银行贷款为十几万员工发放工资。
正值缺粮少油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东风汽车公司,随行带来了解放军总装备部2万辆卡车、16亿元人民币的订单。
对于这份订单,苗圩的评价是,“这是输血,造血还要靠东风自己”。他立下军令状,“2000年底,如果东风公司不能实现扭亏为盈,我将引咎辞职。”
天道酬勤,在苗圩的努力下,2000年,东风汽车公司迎来了转机时代。而中国汽车市场恰逢其时的“井喷”,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东风汽车的主导产品——中重型载货汽车重新有了用武之地。至此,东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到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盈利达58.5亿元,2003年提高到61亿元。此时,苗圩终于获得了足够的空间挥舞资本利剑,为东风汽车公司搭建战略平台。
苗圩 个人简历
苗圩,男,汉族,1955年5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82年合肥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毕业。历任中国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副经理,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生产部副经理、生产司副司长,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机械工业部副总工程师。1997年9月任东风汽车公司党委书记。1999年3月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2005年5月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2008年3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2010年12月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
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