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振兴民族大豆产业
在专家看来,要全面振兴我国的大豆产业,提高民族大豆企业竞争力,需多举措并行,多管齐下。
首先应在产业内部加快加结构调整,引导内资大豆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整合资源,提高行业整体水平。由于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对外寻找大豆资源,是保障我国油脂安全供给的重要途径。
其次,在轮作体系上也应有所改善。世界大豆主产国为保持大豆生产持续发展,均建有合理轮作体系。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大豆重茬问题,黑龙江省采取政府补贴引导的办法,在全省建立多个“麦豆轮作”示范区,对种植户给予种子和农机补贴,通过小麦和大豆轮作,实现大豆可持续发展。有关专家还认为,国家还应对与农民签订单的小麦加工企业予以扶持,鼓励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小麦,解决“麦豆轮作”后的小麦销售问题。
此外,黑龙江省粮食局行业指导处副调研员王建平认为,每年新豆上市期间,国家应适度调控大豆进口数量和节奏,给国产大豆销售和大豆压榨企业收购加工创造生存空间。另外,国家在继续执行临储收购政策的前提下,应根据国产大豆市场价格,参照进口大豆的口岸分销价格,研究确立压榨补贴标准,并采取动态补贴措施,保护大豆产区压榨企业的正常运转。
最后,我国大豆产业的优势还在于我国是大豆原产地,黑龙江省是世界少有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区,开垦年限晚,生态环境好、污染少,特别是大豆产区主要集中在人少地多、生态破坏少的北部地区,是生产非转基因大豆、有机大豆的最好区域。黑龙江省的非转基因大豆、有机大豆在国内外均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为我国大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空间。 (王春雨 李舒)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