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剖析:医患心理影响治疗方式
在国内的许多报道中,都将抗生素滥用归咎于回扣。“确实有这部分因素在里面,但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现在生活节奏比较快,感冒了如果用输液确实好得快,对小孩子来说,也不爱吃药,打点滴来得方便。”一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告诉记者,有的时候是真不想开输液,但是家长心里着急,希望尽快将烧退掉,不愿意回家用物理降温方法,慢慢观察等待。如果不开输液,家长有的时候还会埋怨。
“现在医疗环境也有变化。”这位专家告诉记者,还是拿孩子来举例,一个两岁的孩子发烧咳嗽两天,来到医院,从各项检查来看,白细胞不是太高,血检也不是稍有异常,根据医生的经验,这种情况并不需要输液治疗,只需要家长注意观察,吃一点药物就可以了。但往往这个时候,医生又很犯愁,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病程进展极快,有的体质差的小孩子,短短两天,就有可能由普通小感冒转到肺炎,一旦成为肺炎,那挂水需要一周,花费的代价更大。更麻烦的是,要被家长扣上“漏诊”“误诊”的帽子,实在吃不消。有时出现这样的状况,让医生进退两难,也许一百个孩子里面只有两三个孩子有可能转为肺炎,但是为了规避风险,这一百个孩子都需要挂水。
“说实在的,挂水是好得快而且彻底,但对整个用药环境是不利的,对理论上不需要输液的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位专家说。
应对建议:实行分级分类用药管理
对于防范抗生素等药物滥用问题,南京医药界资深人士认为,应该根据药效和价格等综合因素,对抗生素等药物严格实施分级或者分类管理。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生素,属于价格相对便宜、一般用药的药物,只要有处方权的医生都有资格开处方;第三代抗生素,是相对价格较贵、高级的药物,需要具有主任医师或以上资质的医生才能开处方;而第四代的抗生素,相对而言,价格更昂贵,只有科主任、总值班的签字才可以用。
此外,药剂师还要借助电脑软件核实处方是否符合儿科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标准,评价是否有明显的过敏性、药剂的相互作用和超剂量等问题。当认为有必要更改治疗方案时,药剂师便向医生提出建议及时与临床医生协商,以避免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并由药师和质量控制人员不定期抽查病历和处方,定期公布不合理用药,并实施合理的奖罚。(快报记者 刘峻)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