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大压客,客大压店。
这样两种形态,如只是单独出现一种,无论是店大压客还是客大压店,都不好玩,都是市场经济所不容的。
然而两种形态同时出现,显然就有意思了。
康师傅断货家乐福,可以说,正是“店大压客,客大压店”两种形态同时出现的典型商业案例。
康师傅断货家乐福,起因是价格。其实,商家与厂家在价格上的博弈始终不断,一般状态下都是店大压客,厂家常常处于受气儿媳妇状态。尤其是在大型零售业巨头面前,厂家基本是任人宰割,在业内几乎都知道,仅返点一项,常常都会把厂家折腾半死,尤其是在当下渠道为王的市场条件下。
据一份分析报告指出,由于成本增加、销售萎缩,供应商毛利率被挤压;同时,零售企业逐年提高进场费、管理费、陈列费、促销费、节庆费等各种费用;加之零售企业为了市场竞争普遍压低零售价格,由此导致供应商对零售企业感到不满。这份报告还显示,今年供应商对卖场费用总体指数较去年提高了0.01,意味着多数零售企业的费用都上升了不少。这一费用指数,是供应商对于连锁企业进场费、管理费、陈列费、促销费、节庆费等诸多费用的综合评价。而今年,家乐福再次被供应商评为总体费用最高的卖场,且费用较去年有所增长。分析报告指出,家乐福今年采取的总部控权并未解决收费过高的问题。
经销商卡供货商的脖子,应该说不是什么新闻了。而家乐福总体费用过高,这在零售业中也是众所周知的,但这对厂家而言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虽然早在2006年五部委发布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禁止零售商收取“进场费”。但是,从目前整个零售业的运作模式来看,零售企业进场费的问题至今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而在渠道当中的各种“苛捐杂税”,厂家也都只好饮泣吞声。
显然,这些都不是市场经济中正常行为。
目前由康师傅断货家乐福,由此而引发双方所陷入的纷争,在笔者看来,是一件好事。据零售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康师傅和家乐福‘开战’,是通货膨胀背景下,在并不牢固的供应商和零售商关系(供零关系)上,打开的一个缺口。两个公司的矛盾激化到停货地步,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通胀给社会商品供应链带来的压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