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述思
即使在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下———从4月17日出台的“国十条”、9月29日再次出台的“新国五条”,到近两个月各部委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再到截至11月底,已有15个城市陆续出台了落实国家二次调控的实施细则,就限购、执行差别化房贷、加大住房供应和保障房建设等多个方面做出规定,全国的商品房价依旧在缓缓爬坡。北京一马当先———11月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同时,11月北京CPI涨幅创26个月来的新高。
这是一个令广大人民群众失望的消息。
有房地产专家甚至说,涨价是大趋势,全面转暖估计最晚会出现在2011年下半年。
很遗憾,这也许是对的———结合流动性过剩以及地方财税体制现状,这既是蓄水池,也是地方政府靠增长获得政绩和解决吃饭问题的不二法宝。只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会脚步放缓,以等待二三线城市迅速跟进。
从政策层面看,2011年,信贷、土地、税收三驾马车必然同时上路。短期能抑制价格上扬———这点有点类似政府出手抑制农产品价格,但长远看没戏。
因此,不要误读宏观调控政策。
因为左右楼市走向的力量并不真正希望楼市下跌。迄今也没有任何官方声音声称房价要跌。
未来政策房建设的大幅增长和商品房价的平稳上扬是主旋律。
我认为商品房价不会下跌的理由:
1、土地新政会是加速器,由于商品房用地减少,反而导致商品房价值上扬。可能一线城市会有一到两成的短暂下行,但二三线城市一定会稳步上涨。
2、各级银行也承受不了坏账巨大的破产压力,必然曲线救国,通过各类金融手段暗中托楼市。
3、公众面对通胀预期缺乏投资理财渠道。住房是唯一靠谱的。通胀压力下,在加薪几成空头支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今天,投机生财的冲动会让位于个人资产保障增值。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