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不断高企 加息预期步步紧逼
本报记者 武岩生
一方面是不断高企的CPI,另一方面是日渐高悬的加息预期,再一方面是起起伏伏的股市。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叠加下,投资者面临着两难抉择——— 一方面不想把钱存银行定期,坐视财富贬值;另一方面,又不想把钱投资于分红险之类的不易变现、流动性差的理财品种,于是短期的货币型理财产品成了不少人的选择,这也成为了近期市场的焦点。纵观国内理财市场,时下主要有基金、券商、银行三股势力在货币型产品上角逐,哪个才更适合投资呢?
银行系:收益最低年化1.5% 安全性高
首先看银行系短期现金管理产品,各家银行都有各自的主打品种,起点基本在5万元以上,收益率相差不多均在1.5%左右。比如中国银行日积月累和招商银行日日金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55%左右,工商银行灵通快线以及建设银行等银行的产品均为1.45%的年化收益率。但是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银行似乎总是最可信任的,其安全性也更高。
基金系:门槛低 业绩悬殊大
根据统计,货币基金门槛相对较低,一般1000元起就可以购买,目前基金系货币产品达70只,成立以来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在0.8%-2.3%之间。仔细分析发现,虽然部分货币基金的收益优于银行,但各公司的产品业绩相差较大,良莠不齐。表现最好的万家货币7日平均年化收益达2.3%;部分货币基金收益还不足1%。
券商系:收益高 但多数封闭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券商系货币型理财产品仅有4只,起点同样为5万元。收益高于银行系和基金系产品。国泰君安君得利一号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3.5%。不过该产品处于“暂停参与”状态,同时,该公司目前正在发行君得利二号,国泰君安给出的预计最高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3%。
建议:货币产品是现金管理工具
最后,理财专家建议,货币型产品既能使“闲钱”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又能获得一定的稳定收益,其本质是个人现金和企业短期资金的理财好工具。
投资者在选择货币型产品时,要以适合本人实际情况为宜,首先应当关注收益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其次是产品的投资业绩以及管理团队的实力。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