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仅仅是2011年的数字。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为330万套;2010年计划推出保障性安居工程580万套。也就是说,2009年—2011年三年推出的保障房总量将达到近2000万套,即每10户家庭将可拥有一套保障房。
另外一个数据也揭示了美好前景。2011年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同比2010年增长72.4%,2010年的增长也在70%以上。这一数据高于社科院对中国城镇化率46.6%,即保障性住房的增长率要高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
如果能够保持这个增速,不需要几年时间,保障房的规模就能覆盖到大部分的中低收入者。届时,对于商品房的需求将大大减少,房价就可以主要由供需决定,并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而政府对于商品房市场的干预也将越来越少。
难题资金土地制约保障房建设规模
不过,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设仍面临着不少障碍,资金来源便是其中之一。
据住建部统计,1—9月份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4700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0%。以此计算的话,全年58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计划投资应超过7800亿元。以上面标准粗略估计的话,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至少需要1.34万亿的投资。
而目前保障房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几方面:中央财政拨款、政府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公积金收入以及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土地出让净收益方面,即便以土地出让收入而不是净收益作为基数,以2009年全国各地土地出让总价款15910.2亿元计算,10%也不过贡献1600亿左右。这笔经费加上中央拨款,大约也不会超过3000亿元。公积金收入方面,由于以保值增值作为投资原则,公积金收入也不会太多。因此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就需要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拿出约1万亿。
我们再以广州为例,有业内人士分析,以需保障人群来看,广州一年建设4万—5万套保障性住房是比较合适的,但这些投入就将占去广州市财政收入的1/6,这对广州来说,将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有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对于拿财政收入来建保障房一事,“意愿肯定是不强的”。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也曾公开指出,2009年9月份之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才完成了全年的40%,总投资不过1000多亿元。这些欠账直到2010年都没有完全完成。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