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通胀影响的持久性。在影响当前物价水平的各因素中,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冲击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会推高物价上涨幅度但通常不会持久,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具体实施而逐渐减弱,而成本因素则能够产生持久影响,推动消费价格较长时期的持续上行。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劳动力供给逐步从无限供给向局部短缺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将通过市场传导机制影响最终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有研究发现,二战后,日本和韩国在经济腾飞时期都曾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物价水平高位运行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原材料、资金成本、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汇率风险加剧,多重因素共同推动成本上涨,带动产业链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上升,进而推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三是稳定物价的艰巨性。为了应对当前物价不断上涨的压力,政府需要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运用不同的政策组合,用好平衡术,处理好物价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及民生保障和改善之间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又要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减税,帮助企业应对和消化高成本,激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既要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又要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运用排污权及碳排放交易等市场手段,让企业和全社会自发节能;既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相适应的动态补贴机制,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又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稳定市场物价,合理引导通胀的的心理预期;既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又要合理调节流动性,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14B1)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