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出台配套政策,对居民停车、公车出行、单位停车场开放及涨价收益等进行规定

一辆车停在隔离带中。近日,大西洋新城小区,划分车道的水泥墩子被居民移到一边,停放私家车。资料图片 王嘉宁 摄
昨日,《北京市非居民区停车收费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其中涉及三环路以内地区的路面停车费每小时将涨到10元等内容。
有专家担心,提高停车费的正面力量会被一些省钱“对策”消解掉,达不到治堵效果,使政策变成了变相涨价。专家建议对公车出行加以限制,居民区周边路侧停车实行弹性收费制及放开单位停车场的收费价格。
建议一
强化对公车的限制
今年4月,北京就13类重点区域停车费上调。
没过多久,网络上,车主之间就热传着各种“停车攻略”:“长虹桥向东,在前方路口掉头走辅路,然后在农业部的牛肉丸和麦当劳之间有条小道,停车不花钱。”“新东安东边的几个胡同里,不能保证有免费车位,还比较安全。”
北京律师秦兵表示,停车费上涨限制的主要是私家车,而私家车恰恰是对价格最敏感的群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担心提高停车费,短期内,控制了一些私家车辆减少进入中心城区,但效果很快会被一些省钱“对策”消解掉,达不到治堵目的,政策就成了变相涨价。
秦兵称,大部分公车都有停车位,停车费也不掏私人腰包,因此停车费上涨并不能对北京70万辆公车起到限制。他建议出台限制公车进三环措施,公务员带头乘坐公共交通上班。
建议二
小区路侧实行弹性收费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专家史其信是停车费上调的拥护者。“涨价实际上是政府贯彻一个理念、一个决心,要让私车转移出城市中心区,提倡公共交通工具。”社会上出现一些“对策”现象,是因为政策的后续保障没跟上。
史其信建议,相关的配套保障应该做到位。比如,北京的确存在一些小区停车位不足,导致车主将车停在路侧。而政府配套的停车位还没建成时,建议出台辅助措施,将停车收费范围细化。如将小区周边的路侧车位划归小区管理。实行弹性收费管理。白天车主不使用时,比照三环路侧车位收费价格向社会开放,夜间小区车主停车按照小区内标准收费。
建议三
涨价新增收益接受公众监督
“停车要承担昂贵的停车费。”史其信称,但是,停车上涨的费用,应该“取之于拥堵,用之于治堵”,这笔费用必须向公民公开其收支,接受公众的监督。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