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热毯为例,它的海关编码是6301.1000,6301是毯子,1000是电热的。如果后4位是2000,那就是羊毛做的。如果在6301.2000后面再加10变成6301.2000.10,就是指羊毛长度不超过3厘米的羊毛电热毯。”大连柏瑞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解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企业大都处于低成本运行阶段,人才缺乏,甚至很多外贸企业的老板都不懂国际贸易规则,同时也不了解国家对进出口业务的要求,所以很多中小型外贸企业会将具体的通关办理委托给国内一些报关公司或国际物流企业去做。
解庶坦言,外贸企业管理不健全、利润太低,国家对进出口管理制度不透明,各级海关及海关人员对管理规定的解读不一致等,都是造成标准化不足的重要原因。
孟朱明告诉记者,甚至有海关官员说,为什么要标准化?没有标准海关才会说了算。
单证标准化居贸易技术壁垒之首
据孟朱明介绍,国际贸易涉及许多国际国内的法律、法规、协议、惯例,目前已经基本完备。但是,国际贸易还要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程序和机构,除了进出口商、运输部门、保险公司、海关及其报关代理机构、银行、码头、商品检验机构、政府和其他官方机构之外,还要涉及到语言、货币、时差、空间差异、贸易惯例的冲突等问题,同时更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国际贸易单证。“这些就是所谓的技术壁垒。”
“单证标准化壁垒位列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之首。”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王忠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WTO的数据显示,技术壁垒已成为阻碍国际贸易的最大障碍,而技术壁垒的表现形式通常就是标准。”
“在联合国统一标准之前,全球几百万家外贸企业手工各做各的单证,相互之间无任何联系,数据亦无法交换。”孟朱明介绍说,鉴于国际贸易标准中各个国家经常有不同的标准,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UN/CEFACT)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国际贸易程序简化和标准化工作,研制出了第一个国际贸易程序简化标准《联合国贸易单证样式》,并于1981年以建议书形式在联合国框架内推荐使用。
随后,联合国贸易简化与电子业务委员会陆续推出了33个建议书、7套标准和5套技术规范,形成了一套全球统一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和标准,“目的就是使贸易过程简化并减少其中产生的纠纷。”孟朱明告诉记者,“这套标准已经在世界各国开始应用,直接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新加坡1994年率先使用这套标准,已经把一单国际贸易的报关时间从80小时缩短为12分钟,传统手工制作单证的时间从30小时缩短为30分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强国。即便是非洲的一些国家,他们在标准单证方面也做得比国内要好。”
孟朱明还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标准的重要,一次他们出访德国,就因为一个成员的箱子超大无法通过安检设备,而被当地安检人员打开一件一件查,最后误了航班。
“我们的对外贸易大而不强,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重视标准。”孟朱明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