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跌价滞 楼市陷入僵持状态
纵观2010年,房地产调控的效果较为明显。调控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相继出现了成交量大幅下降的态势。
4月调控政策出台后,5月几大一线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大幅下降,成交均价有所下滑。世联地产统计数据显示,5月,北京、上海、深圳的商品房成交套数较4月份环比下降超过50%,而之后的单月最低成交均价较4月份下降了超过20%。
也有一些城市虽然成交量大幅下降,但成交均价保持高位,甚至还有“高歌猛进”的态势。世联地产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调控以来,杭州商品房成交套数大幅下滑,但价格却稳中有涨。广州商品房成交套数降幅较小,成交均价则是波动上涨。
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楼市在观望中重拾涨势。各地的商品房成交量和成交均价重回高位,有的城市在9月或10月创了今年单月房价新高。同时,中国首家千亿销售额房企于今年面市。截至12月1日,万科销售额已达1000.6亿元。
量跌价滞成为众多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态势。以深圳为例,7月、8月深圳房价最低时,一套130万元的二手房约下降5万元至10万元。9月房价有所回涨,10月则重回“量跌价涨”态势,11月成交量又有所上升。记者走访了深圳市福田区的几个新开楼盘,售价均在每平方米3万元以上,而附近房龄5年内的二手房售价也在2.5万至2.8万元之间。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调控能控制房价增速,但价格难以下降。
11月底,中央政府再次表示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专家认为,目前各类资金仍然持续涌入房地产行业,使得房企资金流较为充裕,拉长了房地产商的“价格坚持期”,调控陷入僵持状态。但中央有可能继续出台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震荡将成为明年楼市的主要趋势。
楼市步入震荡期 房地产贷款风险较高需关注
在楼市调控中,银行开发贷款与楼市运作“关系密切”,其安全备受关注。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额占人民币新增贷款的27%。银监会于近期在全国选择了60家大型房企集团进行分析,发现房地产贷款存在多头授信、内部关联结构复杂、负债率过高和贷款集中到期等诸多风险点。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某地区银行4至8月执行二套及以上住房信贷政策开展了现场检查,发现存在流程操作不规范、贷款资料缺失、对三套及以上的房贷风险管控较为宽松等问题。
调控中银行纷纷加大对房贷的控制力度,但在利益面前,不少银行对房地产贷款依旧“睁只眼闭只眼”。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房地产贷款有房地产抵押,并可跟踪按揭贷款,与其他贷款相比,仍是风险较小的一项贷款业务。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