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猖獗盗砂引发生态灾难 已形成完整利益链条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新时间:2010/12/2 11:00:31   
>> 相关新闻链接
·东方锆业澄清:未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合作 ·房价,真的被通胀捆绑了吗
·税费统一 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起步 ·商法学:在改革中发展,为改革发展服务
·价格临时干预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市场量能急剧萎缩 短期见底概率增大
·PMI购进价格指数升至两年最高 通胀压力继续加大 ·网民激烈辩论联通iPhone4新规是否涉嫌垄断
·周鸿祎3Q大战后首次公开露面 称以后要和谐一点 ·汇丰:11月中国制造业现8个月最强劲增长
  “在我国,无论是海域使用管理法,还是海洋环境保护法,均没有明确专条规定盗采海砂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给执法带来法律上的空白。”刘惠荣说。

  2010年夏天,青岛市黄岛区委政法委专门邀请法律专家召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主题是盗采海砂行为应不应当入刑。与会专家来自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作为与会者之一,刘惠荣回忆,此次研讨会召开的背景是当时烟台莱州已经开始引入刑法处理盗砂事件。“而之前,该问题在法学理论界一直没有得到关注。”刘惠荣说。

  相对于目前行政处罚并不足以遏制盗砂行为的现状,与会专家最终达成了盗采海砂行为应当入刑的一致看法,但究竟以何罪名入刑仍存在颇多争议。

  刘惠荣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争议主要集中于3个罪名:非法采矿罪、盗窃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盗窃罪的对象一般是公私财物,海砂是国家资源,应属于这一范畴。”刘惠荣称,鉴于盗采海砂现象之猖獗,很多法学家认为以盗窃罪论处偏轻。

  此外,刘惠荣认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同样有失偏颇。“刑法中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规定采取列举法,如放火、决水、爆炸等几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按照刑法秉承的罪刑法定的原则,在列举的行为中没有包括采挖海砂,那么它是不是属于未列举的呢?从我对法的理解,我认为这个口子不能随便放。如果任由裁判案件的人随意扩大解释的话,可能导致枉法裁判的后果。即使需要扩大解释的话,也应当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解释,或者是作出司法解释,才可以适用。”

  “非法采矿罪主要依据的是我国的矿产资源法,未经合法程序、没有获得采矿权的采矿行为,应该适用这个罪名。但以上3个罪名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如何认定海砂的性质。”刘惠荣说。

  在刘惠荣看来,海砂具有两方面属性:资源属性和作为海洋生态不可或缺部分的生态属性。“盗采海砂以盗窃罪、非法采矿罪、以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其实主要针对的是海砂的资源属性,但这种行为带来更大的危害是破坏了海洋生态。因为海洋生态一旦被破坏,损害后果可能会持续扩大,且难以恢复。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刑法应更加关注海砂的海洋生态组成部分这一属性。”

行政执法“五龙闹海”

  除了刑事责任,非法采砂涉及的责任还有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刘惠荣认为,从民事赔偿责任角度来讲,对盗采海砂行为进行民事赔偿追索的主体应当主要是国家。“除已经分配海域使用权的海域外,海砂的权属应当是国家的,但是在追究民事赔偿责任上,政府部门尚处于不作为状态。面对近乎猖狂的盗采海砂行为,我们政府行政执法已经疲于奔命了,更谈何民事赔偿责任的追究。”

  而行政责任,在刘惠荣看来是目前惩治盗采海砂行为最为现实的和直接采用的,主要是责令改正、扣押违法作业工具、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根据《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定》,对此行为罚款最高限额是20万。但据我了解,一艘非法采砂船一晚上就能赚100万,它们往往是流动作业,即使是偶尔被抓到,没收了违法所得,其非法获利仍远远大于其成本。因此违法者经成本效益分析后大多会选择铤而走险,继续从事盗挖海砂行为。所以目前各地的行政处罚是远远不够的。”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