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建闽介绍,距离盗采处仅三四海里的金沙滩一向以风景独好闻名,可谓黄岛开发区的旅游品牌,而因附近海域盗砂严重,金沙滩的沙子已经有减少趋势,完整性遭到破坏,这一旅游资源正遭受史无前例的威胁。
利益链究竟有多长
“如果不是巨额利润的驱动,盗砂者不可能铤而走险。”和盗砂者打了多年交道,在倪建闽眼中,这些人是不折不扣的“砂耗子”。据倪建闽介绍,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情况,盗砂行径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
“一般每条盗砂船造价二三百万元到两千万元不等,扣除油费、人力成本以及挖掘机、吸砂泵、吸砂管道等设备费用外,盗采海砂几乎是零成本的。”倪建闽说。
那么,令“砂耗子”们趋之若鹜的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
青岛市黄岛区海监大队某执法人员向本报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目前他们所查获的最大的盗砂船造价为2000万元,船长将近70米,共有12台吸砂泵,两台挖掘机,船上有13名雇用人员。就是这样一艘船只,每次能挖3000多立方海砂,两小时挖满,平均每3天盗采一次。如果按照每立方60元售价计算,每次可盈利18万元,一年多就可收回全部成本。
“当然,这并非海砂的最高价,用于填海造地的中粗砂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到岸价甚至已高达每立方近140元,扣除运费等成本后,每立方可净赚数十元。这就直接促成辽东湾东岸、西岸以及渤海湾南部的莱州、长岛等地的盗采海砂现象异常严重。”原晓军向记者透露。
目前,在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轮渡口附近的岸边停泊着4艘被查获的盗砂船。在现场,记者看到每艘船虽大小不一,但吸砂泵、挖掘机等设备一应俱全。这些船都是在吸砂时被查获的,因而每艘船都载有深浅不一的海砂,30多米长的吸砂管道盘亘在一船船白色的海砂中。不难想象,这些黑色管道是如何伸入大海的脏腑深处,在吸泵机的配合下,贪婪地攫取海洋的矿藏。
“目前我们对盗砂船只,一经查获,立即没收,没收后的船只作为证物移交给司法机关。据了解,法院将经过拍卖程序对其进行处理,为防止船只再度沦为盗砂作业工具,法院将对拍卖人的购买用途进行密切跟踪。”倪建闽介绍。
入刑罪名仍存争议
难以遏制的盗砂现象,带给法学家的不仅是震撼,更多是思考。其中,这一行为究竟应不应当以刑法论处、以何罪名入刑成为关注焦点。
刘惠荣,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博导。从2007年起,这位长期专注于环境法研究的学者每年都会为中国海监的执法部门进行执法培训。在她的印象中,最早向她咨询盗采海砂相关法律问题的学员来自南方海区。此后,刘惠荣不无惊讶地发现,培训中越来越多的各地学员提到盗采海砂的案例,“可见这种案子在沿海各地出现的频率之高”。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