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2010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 I)为55.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购进价格指数自8月份以来持续强劲攀升,目前已达到近两年的最高水平。同日汇丰银行公布的11月P MI投入价格指数比10月上升4.6%至80.8%,连续4个月大幅上升;出厂价格指数比10月上升3.8%至66.6%,连续4个月明显上升。经济学者们认为,PM I购进价格指数持续走高,预示未来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可能继续加大。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PM I购进价格指数来看,11月份的PM I购进价格指数已经73.5%,比上月上升3 .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大幅上升。分行业来看,20个行业全部高于50%,其中有15个行业高于70%,尤其以化纤制造及橡胶塑料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最高,达到80%以上。
对于PM I购进价格指数的持续走高,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专家认为,这预示着未来的通胀压力有增无减。该人士表示,最近一段时期,受美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全球通胀预期上升。国际市场上黄金、铜、油、棉花、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纷纷上涨,涨幅可观。国内CPI也创下近年高点。
在通胀预期气氛下,铁矿石、焦炭、煤炭、油价等钢铁原料和燃料价格普涨。从受调查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反映价格上涨的企业比重接连上升,本月达到37%,继上月提升2个百分点后,又上升3个百分点。多数企业反映,当前部分农作物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较快;棉花棉纱等原料市场供应紧缺,市场价格暴涨;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上涨,涨势强劲;煤炭、柴油、钢铁、铜铝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势头明显。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