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刘元春:2011货币政策 在“中性”定位上稳健操作
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新时间:2010/12/1 9:59:23   
>> 相关新闻链接
·李伏安:金融要让社会公众生活更美好 ·专家:制约中国服装业发展的因素仍十分突出
·周生贤:“十二五”中国将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 ·专家:供地难成调房价工具
·任志强:傻瓜才期待房价下跌 ·李稻葵:中国经济像十六岁的姚明 房价已到头
·证监会副主席称尚未收到国土部房企重组反馈意见 ·谢国忠:推进改革首先要限制政府花钱
·刘洪波:三聚氰胺怎么就管不好 ·谢国忠:量化宽松就是一场庞氏骗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元春

2011年的货币政策如何定位?具体的调控幅度如何把握?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如何选择?这些问题都成为目前宏观经济争论的核心。这些争论不仅反映了目前货币政策选择面临的困境,也提供了我们对加息权衡的思路。

2011年货币政策总体定位

存在巨大弹性空间

在总体政策定位上,虽然业内存在“宽松”向“稳健”转向的共识,但分歧依然广泛存在。分歧主要来源于在“调结构”、“保增长”、“控通胀”这几大目标之间如何权衡。如果将“控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而将“调结构”、“保增长”纳入次要目标,那么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全面转向。如果将“调结构”作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忍受由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价格释放和增长放缓,货币政策就必须为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而进行谋划。如果考虑外部经济的逆转以及本国经济可能的回落,那么增长问题可能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结构调整的力度和货币回收的规模将大打折扣。

因此,货币政策虽然必然在回归常态化中出现转向,但货币政策的总体定位却依然存在巨大的弹性空间。这种弹性空间依赖于我们对于以下问题的回答:1)2011年总体宏观经济形势是否依然保持在相对平衡的路径上运行,经济回落是否会超越政府的容忍范围?2)通胀是否会持续,进一步冲击政府和民众的容忍度;3)“调结构”是否是2011年的首要目标,政府将按照何种方式全面展开“十二五规划”?

即使明确了2011年货币政策“中性定位、稳健操作”的总体取向,但对于中性定位的内涵却存在很大的差别,由此得出的信贷规模、货币供应总量、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也存在巨大差异。要明确一种中性定位的货币政策的内涵必须要明确几个参数:1)政府的通胀目标与通胀预期水平;2)潜在增长速度和未来的增长速度;3)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异情况;4)货币存量的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冲击程度。

而对于这些参数的测算涉及到以下几个大问题的争论:第一,中国货币当局的通胀目标是否应当提高?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运行和社会结构是否大大降低了对通胀的容忍度?第二,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产出缺口将发生如何的变化,合意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在什么区间?第三,通胀预期的变化以及中国金融结构的调整是否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进一步变异?第四,资本市场的货币存量是否会在资本市场的变化下产生强烈的外溢效应?

 

 

 

 

 



责任编辑:cprpw
[1] [2] [3]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