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陈玉明 郑晓奕 李新民)一场向煤炭行业进军的运动,在中国电力行业悄然兴起。
2010年,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等五大发电集团都在大力扩充自己的煤炭产能,其中中电投的煤炭产能高达7275万吨。
今年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煤矿企业与电力等其他行业企业兼并重组。乘着政策的东风,电企在煤炭行业的地盘必将日益扩大。业内人士预计,到2015年,五大发电集团控股和参股的各类煤矿总产能将超过4亿吨。
“我们进入煤炭行业,不是为了卖煤,不是要搞多元化,而是要围绕电力行业,把上下游产业链打通,形成价值链,以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说。
陆启洲说,目前火力发电占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的80%左右;而火力发电成本中,70%为燃料成本。这几年煤价一路高涨,致使火电严重亏损。“现在6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也开始亏损,而且产煤区的火电厂亏损更严重。我们一些电厂,卖电的钱还不够买煤。”
为了对冲风险,电力企业选择了大规模向上游发展——进入煤炭行业,与煤炭企业重组,实施煤电一体化经营。中电投正是国内煤电一体化的“先锋”。
据陆启洲介绍,中电投煤电一体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在煤炭基地控股开发煤炭和火电项目,比如在内蒙古东部,已形成煤炭产能5000万吨,建成霍林河坑口电厂等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二是与煤炭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比如中电投所属上海电力与淮南矿业合作组建淮沪煤电公司,下面有田集电厂和丁集煤矿,实施煤电联营;三是实施跨省、跨区域的煤电一体化发展,比如把蒙东区域的一部分煤炭运往辽宁、吉林的电厂。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