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镇棉农老梁不能忘记的日子。
就是这天,棉花价格一改维持了两个多月的上升态势,当日下跌2%。
就是这天,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发表了“投机资金炒作导致棉花价格过高”的论断。随后,棉价开始“高台跳水”。
老梁做了20天的发财梦就此破碎。
短短17天,棉价跌幅达25.69%,成为大宗商品中的领跌品种。在这轮“过山车”行情的背后,出现了各路游资的身影:种棉农户、个人炒家、期货机构……在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各类游资“组团”进入,离奇拉高,又仓皇出逃。
棉农摇身成炒家
老梁在山东老家金乡种了100亩棉花。今年端午节前后,老梁听人说德州那边棉花可能会减产。看看自家的棉花长得比往年好,老梁心里有了底:今年棉花能卖个好价钱!
果不其然,从8月份开始,新疆、河南等地用棉企业陆续宣布准备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原因是受到天气灾害、播种面积减小等影响,今年棉花供应不足,棉价或创近几年新高。
看着地里棉花的喜人长势,老梁盘算起来:去年一斤最高卖到6块,今年估计能卖到7块5,100亩地就能卖将近3万块钱。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