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降低短期成本能够“活”下去,记者采访发现,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大动作”长远降低生产成本,争取能够“活”得更好。
李恩芳说,目前许多棉纺企业已经开始花大价钱购买节约劳动力的生产线,老式的生产线1万支纱锭需要100多人,而新型的只需要50人,一吨纱就可降低2000元的人工成本。
另外,李恩芳发现,公司的高档面料在和外商议价时很容易,但普通产品则只能跟着市场走,这使他有了做大高端面料的设想。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有所下降,除了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从长远看企业要想在复杂环境下立足,关键还要依靠调结构转方式,借助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恩芳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