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市场,尽管大规模柴油荒现象尚未被遏制,但在国际油价震荡下跌的外因和两大石化巨头不断增加供给的内因共同作用下,数月来一直攀升的柴油批发价格终呈下降趋势。
日前,易贸资讯在发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资料中称,“11月17日,山东地炼的-10#柴油库车提价为8050元/吨,比11月15日的最高8100元/吨跌50元/吨。”易贸资讯还援引大部分地炼人士的话称,“各家炼厂挂牌价和成交价确实都比之前高位时回落了50-150元/吨不等。”与此同时,新疆、福建等地的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本地柴油的供应量。
但在专家看来,相关企业和部门需要做反思,“相关企业有没有承担起与自己市场地位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应该采取哪些举措才能避免愈来愈难以避免的油荒现象?”
全方位救“荒”
“我们将采取措施,尽量维持市场稳定。”中石化相关人士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不断强调,“作为市场上其中一家供应企业,我们希望和其他企业一起努力,保证各地柴油供应。”
继11月上旬后,中石化将缓解油荒的举措指向了出口:“除港澳和个别特殊地区外,目前中国石化已停止柴油出口,同时积极组织柴油进口。”其强调,“中国石化将再组织10万至20万吨进口柴油,投放到国内资源紧张地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