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半年来,房价调控的新闻一直占据着媒体报道的头条,但现在其“霸主地位”开始动摇。近期物价的快速上涨,尤其是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成为推高CPI、加剧通胀预期的一个“罪魁祸首”。因此,调控农产品价格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1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要抑制物价上涨势头,必要时将采取临时干预价格的措施。
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物价实行直接管理,包揽了市场的一切,但在中国走上市场经济轨道以后,除了一些关系到国家战略的物资,政府已经基本退出流通市场,因此,政府对出台干预价格的措施,一向慎之又慎,3年前当通货膨胀泛滥引动物价上涨时,国家发改委曾进行过物价干预,但到当年年底就已收回。虽然这一次干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现在所发生的情况来看,物价并未因此次干预而实现稳定,它还是上去了,今天的物价已经把3年前的水平远远地甩到了身后。
事实上,调控农产品价格,其难度远远超过对房价的调控。这是因为,农产品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看似都是自由交易市场,但两者的性质和运行机理都有很大的不同。先说房地产市场,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在于房地产市场存在投资功能,这个功能在一些大城市甚至超过了正常的居住功能。只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投资,严厉打击投机炒作,使市场回归到居住功能,一旦人们的居住需求满足,其市场供求关系就会发生改变,房价自然会理性回归。
农产品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农产品是易耗品,如果要想像炒房产一样炒作农产品,炒作者对市场短期供求关系的依赖性十分大。由于市场巨大,炒作者也难以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垄断,因此农产品价格暴涨,更多的是如大蒜、绿豆之类的小宗农产品,但这些并不是人们“菜篮子”里的必备物资,如果价格被恶意炒高,人们可以寻找其他农产品来替代。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