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央行“反通胀”的态度很坚决,但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后续的“紧缩”措施,具体要看物价形势的走向,而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也要视前期的政策效果而定。
齐鲁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刘启元指出,今年的通胀是流动性泛滥造成。短期通胀并不是特别悲观,OECD领先指标经济周期的高点6-8个月,领先经济周期低谷4到5个月,CPI可以认为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对强弱的指标。
对于如何平抑物价,唐建伟认为“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他表示,抑制物价可以采用的措施很多,如通过建立完善的蔬菜流通体系、抛储耐储产品等方式平抑物价、直接限制最高价格等,这些措施会在短期内降低物价,降低通胀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过剩的流动性,可能在产品领域进行投机,像前一阵子出现的炒作大蒜和绿豆。要管理好通胀预期,就要严防投机在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领域发生。唐建伟认为,这就要求我们减少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要实现农业的产业化。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