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有效把握十二五开局之年央行加息政策趋向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10/11/19 11:11:14   
>> 相关新闻链接
·三困除 房价平 ·保监会严格规范中介机构激励行为
·“十二五”勾勒百姓安居蓝图 ·商品市场或将步入震荡调整
·国家储备密集投放 农产品“涨价快车”能否减速 ·人民时评:物价上涨,如何保障低收入群众生活
·成品油价再临调价窗口 上调或可缓解油荒 ·物价调控升级 农产品市场首当其冲
·五部门联手严打内幕交易 探索实施有奖举报 ·国际油价全面回升
  尽管如此,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选择上还是应当“两弊相权取其轻”,并且要在纷繁复杂的政策选项方面理出头绪,政策工具的选择一定要明确目标。而在当下关头,选择加息这个政策工具是会冒很大的风险的。因为,央行这次加息,虽然旨在管理或抑制通胀及国内资产价格快速上涨,解决负利率对居民财富的影响。但现实情况是,加息不仅不能解决当前供给不足型通胀问题,加息也解决不了流动性过剩型通胀,反而会助推通胀。因为,对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受对外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所限,其货币政策基本上不存在“外部漏损”问题,换言之,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很低。但目前的中国,毕竟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而是一个早已改革开放的大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通过加息解决负利率的想法和做法就有些勉强。更何况,当前,全球货币战愈发激烈,此时央行闪电加息,必然会造成国外热钱大量涌入中国,加大并恶化流动性过剩,造成粮食价格、蔬菜价格、水果价格、电价以及水价的不断上涨,从而形成严峻的通货膨胀局面。

  把握好后续加息时间节点

  既然央行已选择了启动加息工具,说明时隔近三年之后,我国又重新走上了加息通道,刺激经济政策已开始退出。但是,鉴于今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异常复杂多变,所以,央行对加息工具的使用需要慎之又慎。就市场预期而言,需要把握好后续加息政策的时间节点。

  首先,市场应当预期到,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所以,加息政策也会以是否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选择标准。

  其次,央行此次闪电加息,是就经济增长适度放缓达成政策共识的重要信号,也显示出政府解决负利率问题的决心,并利用利率政策控制通胀压力和房地产投机。如果今年接下来的时间C PI以及房价上涨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排除今年12月或明年1季度还将继续加息1至2次。但如果届时外需尚未完全恢复、楼市调控力度过大、经济下滑以及热钱套利日益严重等现象存在的情况下,启动后续的加息政策可能就会十分谨慎。笔者正是特别担忧后者,所以还是主张放缓加息步伐,最好是年底之前不要再加息。而是把抑制通胀压力、解决负利率的关键放在通过保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统筹抓好当前“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促进蔬菜生产和流通快速发展等措施以有效降低CPI上。

  再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央行应高度重视市场对通胀预期、货币政策特别是加息政策预期的引导。注重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如每次货币政策的调控都应公告并且进行解释,让大家能够看清楚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方式,以便让市场能有一个正确的政策预期。并且要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等。这些政策信号释放出来后,关键就是市场应提高对政策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而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和合理的政策预期,切忌害上“通胀恐慌征”或“加息综合征”,因为这两种病症,都只会扰乱经济金融秩序,让央行下大气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加息频率变得越发密集。所以,央行的合理引导和市场的理性预期,是市场对货币政策取向作出比较正确判断的制胜法宝。

  (王勇 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