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加息时机超市场预期
一是选择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这次全会上,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许,这次加息,是为“十二五”开局保持一个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二是选择在三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公布。央行宣布加息,恰好是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三季度数据的前两日。或许,这次加息,是为了加强通胀管理,着力抑制物价上涨。三是选择在股市刚好站上3000点。9月底以来,股市一改以往进一退二的疲态走势,一举站上了3000点。据《投资快报》调查,保险资金、公募基金、阳光私募以及国际热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或许,这次加息,是央行希望通过价格性手段,来抑制因流动性过剩引致股市和楼市以及其他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四是选择在市场对央行加息的预期概率最低之时。在这之前,央行刚刚上调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并且连续发行3个月期央行票据以及开展91天正回购操作,市场以为金融调控将主要依靠数量型工具,所以,对央行加息预期概率降低。或许,这次加息,再一次表明货币政策的高度神秘性。
超预期加息或冒很大风险
其实,笔者非常希望能够看到通过加息可以收到上述效果。但是,用单纯的、静态的经济学原理是无法解释也无法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的。去年年底以来,温家宝总理曾多次讲过,今年是我国最复杂的一年,三个季度的实践表明,的确非常复杂。复杂到中国的货币政策同时面临诸多两难选择的地步。一是如果央行选择加息,进入升息通道,则和发达国家维持利率不变甚至减息的政策相悖,而且实体经济可能压力较大,利润收缩加快,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和停产,就业压力大增;如果不加息,则在通货膨胀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受损,损害储户的利益。二是如果放手让人民币升值,则出口部门很难承受,同时担心热钱涌入,导致货币流动性释放过快,加剧通货膨胀;如果不让人民币升值甚至贬值,又顾虑外部压力,也担心热钱大量流出,导致国内资产价格大跌。三是如果不调控房地产价格,则社会公众对高房价的积怨更大,影响社会稳定;但如果房价下跌太多,则地方财源大减,而商业银行也将遭遇较大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甚至蒙受损失。四是如果货币政策继续适度宽松,货币条件依然维持在“反危机状态”之下,通胀预期以及未来的通胀压力会更大;而如果货币政策开始紧缩,会给已经步入平稳较快增长轨道但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五是如果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不紧盯着C PI,唯恐失职;但如果只盯着C PI而不关注资产价格,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就会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