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15日电(记者贾远琨、方喆、黄安琪)不管商务、公务活动,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的快递业,近来悄悄搭上了“涨价车”。随着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快递业调价产生“叠加效应”,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快递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但市场激烈的竞争抑制了涨价动力。在这一轮涨价中,市场集中度仍将不断提高,市场格局继续面临调整。
快递搭上“涨价车” 引起消费者普遍关注
圆通快递10月27日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称,公司从11月1日起调高快递价格。无独有偶,11月2日,韵达快递也宣布调高快递价格。这是自年初快递集体涨价以来又一轮民营快递涨价潮。
中国快递咨询网统计数据显示,快递业务量自今年9月份开始呈现骤增态势,80%以上的快递业务量增长来自“网购”。按照工作日统计,有10个以上工作日的快件量突破日均1000万件大关,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快件国。
“网购”快件量的骤增,对于90%以上处在盈亏平衡或微利的民营快递公司来说不是利好而是压力。从经营的角度分析,一旦快件量的增加峰值超过了自身的服务能力时就会出现亏损,即业务量越大亏损越多。从目前的情况看,95%特许加盟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处于超负荷状态。
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在这次涨价潮中,快递企业普遍认同的是,11月之前,“谁先涨价谁先死,谁不涨价谁等死”,而如今是“谁若涨价谁不死”。
尽管这次部分快递企业跨区域每件首重价格仅上调2元,续重上调1元,上调幅度不大,但由于目前正处于生活用品涨价的大潮中,并且,随着“网购”群体的不断扩大,对快递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因此引起消费者的普遍关注。
从消费者角度考虑,快递企业长期低价竞争的结果是让“网购”消费者形成了对低价依赖的惯性。多数消费者对快递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他们对快递价格的敏感度高于对服务品质的敏感度,一旦快递企业调价,对他们的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