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食品价格不会全面快速上涨。当前我国居民的食品需求总体稳定,增长较为缓慢。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对食品供给提供了基础性保障,生猪、蔬菜等重要食品生产受到了高度重视,生产水平和稳定性逐步提高。粮食等主要食品,如果考虑库存因素,总体是供大于求的。这一供求关系决定了食品价格不会全面快速上涨。
但是,我们必须警惕农民务农收入增长缓慢的消极影响。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抑制农民的务农积极性,阻滞农业生产发展,最后会导致食品供给短缺,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因此,政府主动通过提高最低收购价格,适当弥补了农民务农收入增长偏低部分,稳定农民务农积极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农产品价格的持续温和上涨。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成本因素推动的食品价格上涨,在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都有较为明显的反映。一方面这种价格上涨幅度不会很大,另一方面这种价格上涨是必须的,而且会长期持续,反映了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收入差距的调整。如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生产,就必须接受这一调整。
另外,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会特别大。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变化,根本上取决于对这些产品的真实需求。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大,占全球经济比重高,这些国家需求变化主导着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由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艰难,市场需求不振,政府扩大开支面临的约束增强,因此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尽管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较快,需求增长较快,但不能主导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综合看,大宗初级产品的真实需求处于较低增长状态。美元增发及走弱,可能导致对大宗初级产品投机活动增加,但受到真实供求关系影响,投机活动将比较谨慎。总体看国际市场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不会普遍大幅上涨,再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可以认为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不大。
资产泡沫的问题需要重视
目前,我国经济总需求将进入一个平稳增长期,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水平也将进入较低上涨时期。与此同时,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加快推进,会形成成本和改革推动的价格上涨压力。但一方面,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会产生降低成本、降低价格的作用。综合这些情况,我国将进入一个价格总水平低涨幅、不同产品比价结构发生不断调整的时期。但是,在实体经济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而游资数量很大的情况下,应高度警惕资产市场需求扩张,并引发严重资产泡沫的问题。(《半月谈》2010年第21期/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立群)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