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一个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烂尾调查
9亿元购房款被担保3年之后,购房专项资金在建设主管部门监管之下被挪作他用。2400亩17年前联合开发的“高品质农业项目基地”,4年前变身为商品房开发土地后闲置至今。合约中的商品房交付逾期整整两年,项目建设至今遥遥无期。
房地产预售制度明令禁止销售的“五证不全”的期房,山东三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三联集团”)却以“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金牌建设试点项目”的名义公开兜售,而金融机构却为之主动提供银行按揭贷款。请看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调查。
2010年11月5日,济南市市民李为民(化名)决定继续断供齐鲁银行房贷,他是购买三联集团彩石山庄房产的第28个断供者。齐鲁银行也成为三联集团彩石山庄购房者继向工商银行断供之后断供人数最多的银行。
济南市彩石山庄的购房者集体断供的原因不是因为房价下跌财产缩水,而是因为他们按揭房贷两年之后,房屋建设依然遥遥无期。
“我们被银行和开发商合伙骗了,断供实在是无奈之举。”济南彩石山庄的放贷断供者如是说,“两年以来我们不下200次找过市建委、国土局,甚至到省委省政府上访,但这个有着‘济南市第一个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的部分工程不但至今没有动工,而且我们的9亿元购房款也不翼而飞……”
祸起彩石山庄
2007年5月,74岁的原济南蔬菜公司退休干部李家茂,终于凑足40余万元现金,一次性付给三联集团,全额购买其“彩石山庄-水晶花苑”的一套尚未动工的期房。
彩石山庄当时被中国房地产及住宅产业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授予“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然而,从计划开发至今四年过去了,除了已经建设完成但尚未交工的“尚华居”(5栋)和“绿松苑”(4栋)小区,以及一些开工不久就停建的联排别墅烂尾楼以外,大量楼盘至今没有动工。
“我就想晚年能生活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但3年多时间过去了,房子至今不见影子,钱也退不回来了,女婿连命都搭进去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李家茂谈起这些经历,不禁潸然泪下。
李家茂老人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因为大女儿和小女儿在青岛,儿子因脑梗半身不遂,所以照顾李家茂老人的担子自然而然落到了二女儿和二女婿韩振举身上。
韩振举原为济南军区正团职干部,转业后在济南市趵突泉园林公司上班。据李家茂讲,韩振举由于工作的关系比较了解三联集团“彩石山庄”房地产开发项目,他自己花费40余万元购买了一套房产后,又动员了自己和战友各买了一套。
李家茂2007年5月交了购房款,而三联集团开具票据的落款时间却是2006年9月。“我们都是听信三联集团的工作人员说只有三联内部才能认购,也就没再追问原因。”李家茂这样解释。
彩石山庄分为B1、B2、B3区,分别命名为水晶花苑、尚华居、白领公寓。李家茂购买的正是彩石山庄B2区即“水晶花苑”一单元402房。
彩石山庄的购房者们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虽然当时尚未获得预售证,但三联集团早在2005年就开始对内部职工开展认购,后扩大至社会认购,并以较低价格吸引购房户,价格也一路上涨,从一平方米2600元一直到后期的4100元,先后吸引了2000余户购房者,签约款约9亿元。
当时三联集团的承诺是,一年后交付使用。
但迄今为止这2000余户所谓内部职工及社会认购的彩石山庄“水晶花苑”和“白领公寓”,根本没有开工建设,更遑论如期交房。
本来想着为岳父一家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也为以后方便照顾老人生活,最初的好心却成了韩振举内心的重负。他一直认为在买房这件事上有愧于妻女,尤其是愧对岳父和战友。这种愧疚感就像一块巨石一直压着他。到后来,购房户们开始维权,他心理负担更大了。
“我们都在劝他别这样想,我们从来不怪他。”李家茂这样说,“但是,就这样也没能挽留女婿。”
2009年4月17日,为彩石山庄购房的事一直抑郁不振的韩振举,因突发性心肌梗塞撒手人寰,连新房的样子都未能看上一眼,就这样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别了家人和战友。
原济南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退休职工王秀云是家里的长女。父亲在她19岁那年去世,姊妹六个都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拉扯成人。王秀云80多岁的母亲脑梗瘫痪,为了让母亲常常出来晒晒太阳透透气,她毅然卖掉市内黄金地段4楼的住所,于2006年9月购买了一套白领公寓一楼的期房,并且动员妹妹王秀环也在“水晶花苑”购买了一套期房。
据王秀云讲,32万元现金一次性交付三联集团后,王秀云一家租房过日子整整4年时间。她还说,妹妹王秀环是下岗工人,38万元购房款全是靠卖鞋垫、袜子一点一点攒下的。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三联集团彩石山庄部分购房者提供的一份留有本人身份证号、手机号和指印的材料上看到:彩石山庄尚华居、白领公寓、水晶花苑和绿松苑四大功能区302户购房者中,购买了至今尚未开工建设的水晶花苑和白领公寓的就有205户,都是全额付款。
“彩石山庄,可以说是三联集团倾20年之力打造的房地产品牌,也是三联集团背水一战的谋局。”济南市政府部门一位要求隐去姓名的人士如是说。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