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是创业板推出一周年的日子。深交所在创业板周年之际发布的该板块全景式报告里对该板块予以了肯定,认为创业板业绩增长持续,主业突出,毛利率高,市场运行日趋平稳。但这一年来市场对创业板的争议几乎没有停止过。而与此同时,也有舆论认为,要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创业板。
但对创业板问题的包容显然不利于创业板的健康发展。创业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需要得到爱护,但爱护不是意味着对创业板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包容甚至偏袒。相反,正因为爱护创业板,所以才要更加严格地要求创业板,对于创业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加以解决。
创业板公司业绩高增长难以持续的问题必须正视。虽然深交所在“全景式报告”里对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多有赞誉,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创业板已成A股市场成长性最差的板块。今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的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长22.65%,远低于中小板公司45.91%的同比增幅,也低于沪深两市1947家上市公司平均41.17%的增幅。创业板不仅成为A股市场成长性最差的板块,而且还有23家公司业绩倒退,占比超过两成。其中,宝德股份的同比降幅高达82.07%;华平股份的降幅也达到76.6%;另外,国联水产半年亏损1336.15万元。因此,面对创业板的不良业绩,一味粉饰只能是自欺欺人。
又如创业板的“三高”发行问题(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超募发行)也是需要尽快加以解决的。截至10月23日,创业板上市公司达130家,平均发行市盈率超过65倍,发行市盈率最高的金龙机电达到126.67倍,创A股最高发行市盈率纪录。“三高”发行无疑是创业板的一场灾难,它不仅增加了创业板的投资风险,降低了创业板的投资价值,更导致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引诱着大批企业造假上市,包装上市,动摇着创业板的根基。创业板公司高成长之所以难以保障,包装上市就是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