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这种判断成真,即,资金从楼市撤出,但又未能在股市沉淀,那么中国经济势将进一步面临如何应对流动性泛滥冲击的考验,而这种考验,其实已经在民间之谓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以及最新版本的“糖高宗”等初级产品轮番涨价中初露狰狞。10月19日晚,央行时隔34个月后重拾加息手段,亦从另一个侧面反证出通胀预期不容乐观。
抛开价值判断,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此前房价快速上涨归根结底由两项基础性制度而驱动。具体来说就是:其一,货币发行制度,由其决定,当下中国的广义货币余额已经高居全球第一,而国内生产总值却仅为美国1/3左右;其二,土地供应制度,由其决定,过量的货币供给并未能按市场规律引致土地供应同步增加。
“价高者得之”的土地拍买方式客观上成为了吸纳过量流动性天然的蓄水库,只不过,这个蓄水库容量虽大也终究不是无限的。伴随地价不断冲高并且推动房价不断冲高,民众经济承载能力最终决定了这个蓄水库毕竟也有溃坝之忧,“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因此也就不得不发。
在流动性过剩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既要挤压楼市泡沫,又要减缓股市震荡,还要遏制通胀预期,短期之内,如何妥善处理三者间的关系虽不能说无解,但也最多只能是数害相权取其轻罢了(譬如加息)。而真正令人满意的答案,也只能在引进“时间”这个变量后,通过变革金融体制、理顺市场关系、转换增长方式、优化政府职能等条件置换,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