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去电影院看电影,排队买票是常有的事儿。在过去的九个月里,中国电影票房突破70亿元,今年实现100亿元的票房基本无悬念。在昨天举行的中国电影论坛上,张会军、杨步亭、冯小宁、张建亚等业内人士给中国电影票房“泼冷水”,认为100亿元票房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危机。
危机1
表演队伍步入老龄
中国电影年度表演分析报告称,老腕发力,新人无力,造星有力,创新乏力,这是中国电影在过去一年中表演队伍的写照。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电影表演队伍迈进“老龄”社会。50岁以上的挑大梁,40多岁的扮演青年,30多岁的谈情说爱,20多岁的演个边边角角。演员和他们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年龄差普遍在10岁以上。
如今的华语影坛,青年演员的储备情况令人担忧。经纪公司不择手段地捧新人,但是基本上停留在包装、宣传的层面,不能给青年演员足够的“充电”机会。也就是说,一旦宣传炒作停下脚步,那些“小星星”就销声匿迹了。
这份报告指出,目前30岁以下的演员数量不小,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却寥寥无几。在未来中国电影的产业规模扩大到300亿元票房的时候,中国电影在表演方面将陷入无人挑大梁的尴尬境地。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表演人才的青黄不接,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最大危机。
危机2
电影教育盲目攀高
之前,电影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是“免检”的代名词,现在,电影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回炉”培训根本无法承担正常的电影创作。中国电影年度表演分析报告如是说。
针对这种现象,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说:“中国高校的畸形发展,导致很多电影专业毕业生不合格。中国人喜欢上规模,上规模往往意味着降档次。现在中国高校特别是艺术电影专业高校就是在盲目地上规模。”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