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环保负担最重,企业为环保支付了昂贵的成本——相对应的,却不是环境污染得到遏制。从垃圾处理费到排污费,再到环评费,以环保的名义向企业收了很多费,让企业不堪重负,这些钱花到什么方面去了,有多少是真正用在环境保护上?毋庸讳言,在一些地方,高收费对应的不是真环保,而是伪环保,很多都是以环保的名义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乱评比等等。
媒体曾曝光过一种怪现象,就是“污染越严重的地方环保部门越富”。新华社记者前几年在黄河流域一些省区采访时发现:污染企业“扎堆”的地方,环保部门衣食无忧;而在污染企业被大量关停的地方,环保人员却连工资都发不出。为什么呢?环境污染少了,企业不排污了,环保部门就无法再收“排污费”了,收入自然就减少了。因为有“排污费”这块收入,不少环保局富得流油。他们的主要兴趣不在治理污染,而在于收更多的费。
当环保成为一种收费由头和创收借口时,治污结果可想而知。(曹林)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