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青霉素!50年来,这样的思维定势几乎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作为“共和国医药长子”,华药的历史见证了中国从青霉素、链霉素等基本药物必须依赖进口到当今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大国的历史进程。面对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形势,作为老牌国企的华药,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争取更大发展?
“转型升级是华药重组后增强产业话语权、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谋求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冀中能源、华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表示,冀中能源重组华药后,当务之急就是要带领华药快速转身!
产品结构调整,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破除经验形成的定势思维,要明确产品结构是现状和历史,而不是制约发展的原因。这就需要加快模式创新,做到从制造到创造,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转变。
重组之初,王社平描绘的“新战略”蓝图,让数十年与青霉素打交道的华药人耳目一新——2011年销售收入100亿元,2013年200亿元,2015年300亿元。
两年之内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仅仅靠卖青霉素等原料药,无疑是天方夜谭。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是华药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在“新战略”的引导下,逐步缩减青霉素粉针业务,华药终端制剂建设正在快马加鞭。去年10月18日,投资20亿元的新型头孢项目开工,成为华药新园区“一号工程”,也成为华药转型升级的引擎。新园区将目光锁定于开拓生物制药、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高端领域,力争3到5年,全面实现华药转型升级。
市场需要+华药优势
投资20亿元的新型头孢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亿元、利税13亿元,被华药人称作“一号工程”。
“之所以选择头孢,是因为‘市场需要+华药优势’。”
华药新型头孢项目负责人魏青杰认为,产品结构调整是基于企业资源能力,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判断的,所以必须从市场需求出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而头孢项目是华药战略品种转型选定的一个首要项目。
据介绍,近年来青霉素市场每况愈下,华药搬迁改造必须寻找新的升级替代产品。从目前看,整个国内头孢市场在逐渐增长,这对有着50余年青霉素生产历史、亟须转型升级的华药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