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正局级监事王永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此轮央企集中换帅,除个别另有其他原因外,如原中广核董事长钱智民调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导致中广核董事长一职空缺,其中大多是原“掌门人”已到退休年龄,有的甚至属于超期服役。如原长江三峡集团老总李永安出生于1942年,已年届68岁。
据了解,央企正职负责人的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由中组部直接任命的正职负责人最高退休年限为63岁,特殊情况可放宽到65岁,上述央企原“掌门人”大多都已超过最高退休年龄。不过,原保利集团董事长贺平并没有超过高退休年限,属于“因希望重新调整其本身业务而辞任”。
央企密集换帅引起外界广泛关注,接受媒体采访的国资专家分析,随着央企重组进入倒计时,央企高层继续调整在所难免。
确保国资增值须人尽其才
今年8月王勇履新,从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任上调任国资委成为新 “掌门人”。摆在王勇面前的,除了机遇,还有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如何深化国企改革,促进央企进一步做大做强;与此同时,国资委自身如何更好地履行央企出资人与监管者的责任义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一道无法绕开的课题。根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中国要在央企中努力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对于王勇来说,担子不轻。
长期从事跨国公司及央企研究的金思宇教授认为,国资监管部门最基本的职责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资监管要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必须在选人用人上下工夫,真正把合适的、有能力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具体抓手之一就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等改革,使真正有强烈责任感、使命感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走上央企领导岗位。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