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制度上根治商业银行违规揽储现象的发生,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认为,改革的方向应指向利率市场化。
“目前监管层对违规揽储的处罚,还是以事后稽查的方式处置,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的效果,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对此,刘煜辉称。
从根本上解决违规揽储现象,刘煜辉呼吁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的进程,重点应放在银行存款利率上。他认为,在经历了信贷膨胀扩张的两年后,未来两年将是清理积聚风险的时期。监管层本意是希望银行能保持一定的利差,从而为银行体系处置坏账,储备更多的弹药,但也制约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郭田勇表示,违规揽储现象,一方面说明目前商业银行的竞争比较充分,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利率市场化的空间比较大。因此,希望监管层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赵锡军则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用之正,会带来积极的作用;用之反,则会带来恶性竞争。”他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不再确定存贷款利率,如果届时各家银行能形成很好的共识,就能形成比较合理的市场利率。反之,如果各家银行为了争贷款,竞相压低或抬高利率,就会出现恶性竞争,市场秩序出现混乱,从而会给市场风险。
因此,赵锡军指出,银行风险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就一定能带来的,更多要靠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反,利率市场化尽管能为银行带来竞争的机制和平台,但也会银行带来更多风险管理的挑战。
近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华庆表示,“银行利率市场化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这样银行的盈利模式应该相应地变得更加多元化,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随着宏观调控能力的提升,银行的生存环境会更优化,中国的银行业将更具竞争力。银行利率的逐渐市场化,使得依靠传统‘吃利差’盈利的方式行不通了。”
现在看来,尽管各方在利率市场化有关细节上仍存在一定分歧,但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还是形成了初步的共识:银行利率由政府确定的制度应逐步转到由市场确定,实行利率市场化将是未来我国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见习记者陈俊岭 ○编辑 陈羽 颜剑)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