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宙“大象快跑”
王建宙时代中移动的成功,被很多人视作时势造英雄。
对于王建宙,业内毁誉者参半。毁者认为王建宙不过运势过人,借中移动之势才得以成就个人;誉者则认为王建宙观长远,善谋略,行事稳健,在中移动后6年持续增长中作用关键。
很多人认为,在中移动成立的前10年,中移动一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发展一日千里,但在事实上,无论是成立之初,还是王建宙履新之初,都颇多挑战。
中移动人士说,在成立之初,中移动除了网络等固定资产外可谓一穷二白,建网还需大量资金,租用电信干网时也曾大受打压,其间一度到现金流枯竭边缘,而在王建宙上任时,中移动的用户增长和APRU增长已经出现困境,海外投资者对中移动的看衰亦是巨大压力。
拯救中移动成长危机的变革,是中移动对农村市场的开拓——这一被公认为2005之后中移动最关键的成就,大大拓展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规模,改变了整个电信产业生态,将行业饱和的时间至少推后了5年。
推动这一变革的正是王建宙。在上任后,王建宙一直积极推动“三新”,即把新客户、新业务和新话务作为业务增长引擎,在这一战略下,中移动积极开拓县域市场,加大推广彩信、WAP、无线音乐等增值市场等策略,后来都被证实成为中移动重要的业绩增长动力。
但在此过程中,王建宙的一些战略也受质疑,比如拓展增值业务领域过于积极开放,一度因不良信息等原因受到公众质疑;比如海外扩张不当,收购巴基斯坦运营商Parktel之后,在当地的发展并不理想;比如中移动在市场份额上对竞争对手步步紧逼,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过犹不及,引来同行敌视及政府管制;TD-SCDMA发展过于积极,拖累公司业务等等。
不管这些质疑结论如何,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王建宙任期中,中移动突破了外界的悲观预测,并保持高速成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信公司。
“2004年以来,是中国电信市场快速增长,以及竞争白热化的时期,以这个过程中,中移动一直对对手保持强势的打压,确保了自己的市场份额,从战略上来看是正确的。”分析人士认为,王建宙的很多战略,从短期来看或许已经触礁,但从长远来看却有所必要,而其推动的“一个中国移动”、集中采购等举措,也都领先竞争对手,对中移动具有战略意义。
而在外界看来,王建宙的另一个成就,在于积极与外界交流。与其他运营商高管的低调不同,不论是全球运营商同行、设备、终端、内容供应商等合作伙伴、资本市场、其他行业高管,还是媒体记者,王建宙都愿意积极接触,“这在提高王建宙个人形象同时,也为中移动的合作及品牌形象增分不少。”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不可否认,中移动现在全球都具有很大的品牌影响力,王建宙起了关键作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