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争议点
本刊记者采访中得知,原江苏农药所干部职工对这场改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质疑:
其一,改制中财务状况不公开。汪忠怀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改制过程中,我负责财务情况的对接,但是在整个改制中我没有权力看财务报表。农药所的职工都不知道有几笔资金去了哪里。”
江苏农药所的多名职工向本刊记者列举:一是1998年原所长离任时,留下约1700万元的资金;二是农药所作为国家农药创制中心南方基地,国家和省拨款3200多万元建设资金;三是改制前在1998年向银行贷款的4000万元。除去建设基地的资金,职工都不知道这些钱是怎么花的,到改制时都不见了。
其二,改制优惠尽入外部控股方。汪忠怀等介绍,根据改制时的资产评估报告,改制的资产中,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图书和科技成果等。经过评估,江苏农药所的账面资产为2281万元。改制后,新公司注册资本金为4000万元,吴中集团出资2000万元占有50%股份,后收购了部分股权,现在占有近90%股权。
但事实上,江苏农药所的主要资产,其中包括53亩科研办公用地、价值近2000万元的图书和珍贵技术资料、价值2000多万元的几十个农药生产许可证等都被占有了。可以说,吴中实业在改制中享受了所有优惠政策。
改制后,职工却没有得到多少改制带来的好处。江苏农药所职工反映,江苏省其他二十多家科研院所同批改制时,大多数单位的职工不仅拿到国家发的2000多元/年的身份置换费,而且单位也根据工龄给了每人每年几千元不等的补偿费,“农药所职工只拿到国家发的身份置换费。”
改制7年来,大多数职工没有加一分钱工资,现在的普通技工月薪就是一千多元。有37年工龄的高级技工赵良才年薪2.2万元,交了各种费用后可支配收入仅1380元。从江苏农药所离开的90名技术人员,由于都是主动选择离开,没有人得到一分钱补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