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一年来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有关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不断增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日表示,美联储资产购买计划“协助降低了借贷成本”的同时,也提振了经济,而扩大资产购买规模可能进一步舒缓金融景况。他的这番话再次表达了美联储扩大资产购买规模的意图。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最快会在11月出台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以提振疲弱的经济复苏,规模可能将达到1万亿美元。且不论这能否对美国的经济复苏起到有效作用,美国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疑将使美元汇率继续降低,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其他发达国家有样学样,纷纷展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继日本9月15日在近6年多来首次干预外汇市场之后,10月5日,日银突然重拾“零利率”,同时宣布用5万亿日元买债买资产,以遏制日元升值。随后,韩国、泰国和新加坡等也纷纷介入市场。
由于美元对包括欧元、英镑在内的世界货币汇率持续走低,影响了同样受经济增长疲弱困扰的英国及欧元区。据悉,英国极可能追随日美做法。
新兴经济体面临冲击
由于西方主要国家央行利率接近零的水平,跨境逐利资本必然流向投资回报率相对较高的新兴经济体。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世界新兴国家资本流入将大大高于去年的水平,而流入亚洲的资本更是超过60%。2009年亚洲资本净流入350亿美元,今年预计将会更高。
资本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使新兴国家股市、楼市、大宗商品价格日益高涨,吹起了大量的资产泡沫,使新兴经济体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境外资金的流入将会使本币在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威胁这些国家的出口。
目前,拉美一些国家如巴西已经做出反应,不仅增加了美元的购买量,使其外汇储备已达到2700亿美元,同时还将外国固定收益投资税调高至4%,以努力放缓这种资本流动。亚洲新兴国家也面临着国际热钱涌入的压力,因此不得不做出一些应对措施。
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既是一种自保行为,也是对避免世界“货币战争”恶性循环的一种贡献。
责任编辑:cprpw